水汽太弱难成雪
降雪为何一直不能“成事”?
市气象台专家张明英解释,降雪需要充足的水汽条件,而北京的水汽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东边海面吹来的偏东风,二是北上的偏南暖湿气流。但今年这两股力量都很弱,三天两头来“捣乱”的西北风一直唱着“独角戏”。
记者从市气象台的高空天气形势图上看到,直到2月上旬前期,控制北京高空的仍然是西北气流,偏东风继续“缺席”,近期出现降雪的可能性非常小。
农业尚未受影响
针对有媒体称当前进入历史第二大旱的说法,市气象台专家张明英反驳:“这是概念不清造成的理解偏差,目前本市正处于中度气象干旱时期,并没有对农业、人畜饮水造成影响。”
气象干旱以降水的短缺作为指标,通过降水量来认定。而农业干旱是指农作物由于长期缺水导致无法正常生长而受损。除设施农业外,北京当季农作物主要是冬小麦。现在,土壤已上冻,地表蒸发量很小,冬眠中的作物不会受到气象干旱的影响。
市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陈大刚也解释,气象干旱主要考虑降水的问题,如果某个地区某个时间段的降水量明显低于常年平均水平,这个地区在这一时间段就遇到了气象上的干旱。与常年平均水平的差距越大,气象干旱程度越严重。
昨日,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总工程师王毅告诉记者,虽然北京连续多日未降水,但对于城区供水和冬小麦种植不会产生较大影响。目前,只有房山和延庆的山区采取了限时供水,指挥部已启动旱情加密监测。
针对旱情可能有所发展的趋势,王毅表示,北京市气象、农业、水务、园林等部门还将建立抗旱工作联动机制,严密监测旱情发展动态,加强旱情信息监测,增加应急抗旱物资,提高应急保障能力,采取一切有效措施确保供水安全。 本报记者 汪丹 刘可 任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