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化设施咋成了“糟蹋东西”
李志刚家住延庆县大榆树镇高庙屯村,最近五年,搞新农村建设,村里变化特别大。
村里村外道路全部硬化、家家通自来水、旱厕变水冲厕所、实行垃圾分类……村里条件越来越好。与此同时,益民书屋、数字影厅、党员电教室、文化大院……各类新文化设施也都有了。只是,这些文化设施大部分都成了“摆设”。
村干部也无奈。村委会、村支部班子,本来就人少事多。这几年要搞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又要落实各项惠农政策,还要带领大家发展经济,哪还能挤出个人来去管书屋,去给大家放电影?况且,以村干部的技术水平,有些电脑、数字设备根本不会摆弄。
向外招人,村里没有这笔钱。想找个全能人才,把益民书屋、数字影厅、党员电教室、健身设施全都管起来,一个月得开多少工资?再说,真有这本事的,谁会跑到咱村里来?
政府的这笔投入在农民眼里,不但没“落好”,反倒成了“糟蹋东西。”
农村的文化生活,多极度匮乏。不像城里,电影院、剧场、书店随处可见。农村连个公园都没有,闲聊天,打麻将,看电视,无非这几样娱乐。
文化宣传工作就是这样,健康的风气树不起来,丑陋的东西就会蔓延。大榆树镇的宣传委员郝建云是在农村长大的,这些年她发现,村里时不时会有一些陌生人进来,要么散布传播愚昧迷信的东西,要么就利用村民的好奇心设计行骗;一些节目低俗的演出团队,也偶尔溜进村里闹一把。
镇政府每年在村民中开展施政满意度调查。郝建云发现,政府往往做了很多工作,但预期的群众满意度与实际调查结果总是有差距。有些政策明明是有益农民的,可大家就是不理解、不领情。为什么政府正面的声音,就到不了老百姓的心里去呢?
2009年,郝建云把这个疑惑作为课题立项,调动镇里的各村大学生村官开展调查。结论是,农村基层文化宣传工作不到位,一是缺活动场地,二是缺管理人才。
国家政策要让农民听明白,靠谁?需要层层传达落实,但最后要把话带给农民的,离不开村干部。可农村经常是一个村5名村干部,要面对成百上千的村民,在缺乏一种机制保证的情况下,怎么可能都传达到位?
“光有村两委班子这个抓手,远远不够。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措施,占领农村的文化宣传阵地,必须有多种渠道,把正面的声音,送到农民心里。”郝建云说,她还把调研结果向镇里做了汇报。
“留守媳妇”向往新生活
自从回村当了“全职主妇”,束忠琴就开始“状况不断”。
婚后,束忠琴继续留在城里打工。她卖过童装,卖过花儿,开过小卖部。“接触的人和事儿多了,觉得自己和守在家里的农村媳妇,就是不一样。”她说。
可回村后,整天围着灶台转。送孩子、做饭、接孩子……天天如此。如果不串门,不打麻将,只剩下看电视了。婚后从未与公婆共同生活,现在回来和婆婆也小摩擦不断。那段时间,束忠琴的心情越来越不好,还时不时跑医院。
在高庙屯村,束忠琴不再是束忠琴,人家都叫她“志刚媳妇。”
束忠琴不是个例。如今在农村,有许多和束忠琴一样为了孩子上学被迫回村的年轻妈妈。她们曾经在外打工,见识广;她们年轻,接受新鲜事物也快。她们是村里最有活力的群体。
束忠琴回村时,高庙屯也现代起来了:2007年,村里建起了党员电教室;2008年,盖好了文化大院,健身广场的健身器材也全装上了;2010年,数字影厅、益民书屋也建起来了。
据统计,几年来,大榆树镇政府投入千万元,先后建起了25个行政村的益民书屋、数字资源包、党员电教设施、农村幸福居家健身工程、19个村级文化大院、20个数字影厅、6个数字家园。
束忠琴觉得,在村里同样也会有事可做。
2009年,镇里组织免费的计算机培训,束忠琴报名参加,拿下了计算机资格证。没想到这个证,把束忠琴引上了一条新的生活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