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市社科院发布“2010年—2011年北京社会发展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北京育龄人群生二胎的愿望所占比例未过半数,城市有意向者占受调查者33.40%,农村为47.60%。
北京市人口研究所分别于2006年、2008年,选取东城、海淀、昌平三区的2000余育龄独生子女,做生育意愿调查,形成《北京市城乡独生子女生育意愿比较研究》调查报告。《报告》写明,现京城农村和城市独生子女的生育意愿,已开始趋同,趋于少生、晚生、没有性别偏好,生育行为更多地由自己支配,政策对生育意愿的影响渐微。
据此,《报告》建议经济社会较发达地区,调整计划生育政策时,应推行生育政策城乡一体化,即无论城市农村,采取无差别生育政策。
关键词 生育数量
50.40% 城乡受访者“只生一个好”
“不考虑政策因素,您认为一个家庭生育几个孩子最理想?” 每一位被调查者,都被问及了这个问题。结果显示,“想生1个孩子”所占比例最高,城市和农村均为50.40%;而有意愿生二胎者,城市比例为33.4%,农村比例为47.6%;同时对生第三胎均不看好,城市1%被调查者有此意向,而农村低至0.6%。
此外,双独生子女家庭生二胎的欲望并不强烈。城市双独生子女家庭受访者中,26.13%选择了“愿意生二胎”,44.16%选择了“不愿意”,29.71%选择了“没想好”;而农村双独生子女家庭只有36.33%愿意生二胎。
被调查者表示,愿生二胎的理由分别是有利于子女成长、天伦之乐的家庭情感需求,少有人顾及到经济、养老和政策方面的原因。
《报告》由此认为,不论是城市还是农村,“一孩”生育观已经成为主流;且农村的生育观念,已趋近城市。
关键词 性别观念
73.10% 农村受访者“男女都一样”
“如果只生一个孩子,您想要男孩还是女孩?”统计结果表明,选“男孩、女孩都一样”的比例最高,城市达64.80%,农村达73.10%。
此外,不论城市还是农村,多数被调查者认为,25—30周岁是结婚生子的理想年龄,仅有约1%左右的被调查者,将理想的结婚生子年龄定在24岁以下,晚婚晚育已成主流。
关键词 生育自主
18.10% 农村受访者听父母意见
就“对您生育行为影响最重要的是谁”的问题,被调查者呈现出鲜明的“我的生育我做主”取向:70%的城市独生子女选择了“自己”,“配偶”、“父母”排在了第二、三位。农村独生子女58.72%选择了自己,选择父母的为18.10%。
《报告》分析认为,影响生育行为的自主意识已占到最大比重,但和城市独生子女相比,农村独生子女在生育观念上还是更多地受到长辈的影响。
■ 疑问
2000样本能否代表北京?
从三个区的2000余名育龄独生子女入手,得出的结论,能否反映北京育龄人群生育观?
回应:蓝皮书相关编撰人员表示,抽样调查关键在于调查的随机性,样本的覆盖面,调查符合这些要求。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唐钧认为,昌平区很多育龄人员虽是农村户口,但正从农民转向市民,样本中农民的生育观念是否是北京农民的主流生育观值得商榷。如果以房山、平谷等区县为主体调查,更有说服力。
“只生一胎”是否是主流?
蓝皮书显示城市33.4%、农村47.6%的育龄人员想生二胎,“只生一胎”难道是主流生育观?
回应:相关编纂人员认为,半数被调查人员都表示出生一个孩子的愿望,想生二胎的无论城市农村均低于“生一胎”者,所以不论城市农村,“一孩”生育观时主流。
唐钧称,想生二胎的比例虽低于生一胎比例,但农村生一胎与生二胎差不到4个百分点,“一胎”生育观未必是主流。
来源:新京报(记者 王姝) 编辑:孙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