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由得让人想起另一个“非正常死亡”的女孩。2008年春运中,17岁的少女李红霞被踩踏而死。事后,在广东全省抗灾救灾表彰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特意提到了李红霞。他说:“此时此刻,我们尤其不能忘记,在广州火车站倒下的那个年轻鲜活的生命,对这个沉重的代价我们至今仍感到深深的歉疚和自责!大家记住这件事,这个人!”
没错,记住死者的名字,就是一座城市对他们最好的纪念。
他们无法不让我们想到自己。张嘴的井盖随机吃人,这样的悲剧可能降落在我们任何一个人中间。我们追问真相,是想触碰到死亡背后的一些制度之痛。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看起来的小概率事件,不是小概率事件。
暴雨过后,相关部门在反省。专家们热火朝天地讨论着怎样修补脆弱的排水系统;地下管网的坡度设计应该是千分之六,还是千分之四;怎样花好这几十个亿。
大家忙着算经济账,大谈城市规划的逻辑,却忽视了城市人文价值的守卫,在反思中,几乎无人向这两名逝者表示哀悼。
据称,“迎战暴雨”已成北京干部培训模拟课程。这第一堂课,就该讲这次的“雨中坠井”案例,该把死者的名字牢牢记住。
反思,应从记住死者的名字开始。如果可能,我甚至希望,在那个吃人的井盖处,刻上他们的名字,警示这座城。
唯一令人感到些许欣慰的是,救援队戴着防毒面罩,两批次奔赴污水坑,寻找这两个年轻人的尸体,一辆车头挂着挽纱的白色面包车停放在旁边。
那抹黑,虽沉重,却给冰冷大雨后的这座城市增添了一抹淡淡的暖色。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于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