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积累不足
后天身份模糊
家住湖北的张瑜,今年刚刚走出大学校门,回想起当年在其家乡蓝天双语实验学校度过的初三,她依旧感慨万分:“学校在生活和学习上管理非常严格,基本等同于全封闭式教学,也注重更早地培养大家的组织能力和团队意识,对于同学们的成长很有好处。”当年该校招收的100多人中,超过半数考上了当时所在市的重点高中,还有成功申请到留学机会的佼佼者。但由于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对私立学校的限制等因素,该校同当时的许多私立学校一样并没有一直红火下去。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会长陶西平称,民办高校在优胜劣汰中洗牌分流,一部分得以进一步发展壮大形成强势品牌,另一部分规模日益萎缩甚至转让关闭,最后被依法责令停办。陶西平指出,目前民办教育面临着很多问题,如法律法规相关规定的具体化及程序化严重滞后,用地优惠、税收优惠不能充分落实;现实中遇到的如法人地位、产权明晰等问题尚无明确解决方案;一些民办学校尚未树立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影响了行业声誉,这些都阻碍了民办教育的发展。
我国民办高教基本是在改革开放之后重起炉灶,发展时间不长、积淀不够,总体上还没有完全成熟,又面临着高等教育扩大规模以及国际化浪潮的猛烈冲击,这进一步加剧了民办教育“风雨飘摇”的境况。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张应强教授说,在我国,民办教育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只是公立教育的补充,在高等教育中还处于边缘地位。民办高教的实力和影响力还无法与公立高教抗衡,强大的公立高等教育先于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壮大起来,民办教育在开始及发展的过程当中都处于不利地位。
相关政策法律环境压缩了民办教育的生存空间,挫伤了民办教育从业者的积极性和热情。北京培黎职业学院院长余临说,民办学校在我国处境十分尴尬,国家至今都没有为其正名。模糊不清的身份之下,民办学校无法享受到公办学校所享有的国家补助、土地划拨等福利待遇。以教师保障金为例,国家替公立学校承担教师保障金,而民办高校则需要自己为教师投保,一名教师每个月在这方面的花费为2000元左右,职工退休之后公立学校的教师比民办学校的教师得到的退休金依旧多出许多。民办学校不好好办学的现象并不罕见,余临院长对此调侃道,“在恶劣的生存条件下,肚皮都顾不上了又怎么顾得上脸皮”。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孙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