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庄舞,藏语意为圆圈歌舞,是藏族三大民间舞蹈之一,流行于藏东的昌都锅庄。《西藏舞蹈概说》载:以前的康定一带,有一种商业性组织叫“锅庄”'这类商行收购土产,代办转运设有客钱,沿途过往的藏族商贾常携骤宿帮居其中。
晚上,他们往往在院内旷地垒石支锅熬茶抓糟袍,茶余饭后不时围着火塘歌唱跳舞,以驱一天的劳累与疲乏,保持旺盛的精力,适应恶劣环境。每逢节日、庆典、婚嫁喜庆之时,广场上、庭院里的男女相聚,围成圆圈,按顺时针方向边歌边舞。整个舞蹈由先慢后快的两段舞组成。
舞蹈时,一般男女各排半圆拉手成圈,有一人领头,分男女一问一答,反复对唱,无乐器伴奏。男性穿着肥大筒裤,女子脱开右臂袖袍披于身后,舞者和着歌曲“甩手颤踏步”沿圆走动。男性动作幅度很大,伸展双臂犹如雄鹰盘旋奋飞;女性动作幅度较小,点步转圈犹如凤凰起舞,呈现出健美、明快、活泼的特点。圆圈中央通常置青稞酒、哈达,舞毕由长者或组织者敬献美酒、哈达,兄弟姐妹情意藉此得到升华。
2006年锅庄舞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来源:中国日报网记者徐扬 编辑:杨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