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上午10时,西藏昌都地委召开昌都地区主要领导与国内主要网络媒体记者见面会。昌都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吾金平措在会上就昌都地区进行了情况介绍。内容涉及昌都地区概况以及昌都解放60年来在经济社会、交通、教育、卫生、环保和旅游等方面取得的成就以及地区十二五规划。
吾金平措说,60年沧桑岁月,西藏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截止2009年底,全地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3144元,比1978年增长35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659元,比2005年增长0.6倍。地区生产总值达57.9亿元,比1990年增长11.9倍(按现价);第一产业总产值、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分别达21.96亿元、7.02亿元、51.5亿元,第一产业总产值比1958年增长68倍、比1965年增长了769.6倍;财政收入达2.78亿元,比1958年增长103.9倍。
进入“十一五”以来,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大力实施以安居工程建设为突破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截止2009年底,共完成45752户农牧民安居工程、1131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和102个新农村示范点建设任务,30余万农牧民住进了安全适用的房屋。农牧区水、电、路、邮、广播电视、通讯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不断加强,共有40.23万农牧民用上安全饮水,24.68万农牧民用上了电,农牧区人口用电率达到49.78%,汽车、摩托车、彩电、冰箱、电脑等进入了寻常百姓家里。
全地区各级各类学校共有529所,各级各类在校生达到107626人。小学、初中、高中就学率分别达到 98.23%、90.58 %、26.1 %。
昌都解放以来,全地区交通基础设施显著改善,公路总里程达到9164公里,其中黑色路面达到723公里,大部分乡(镇)通公路,建制村公路通达率为72.5%,彻底改变了昔日运输靠人背畜驮、交通靠骡马驿道的落后状况;1995年建成的邦达机场,开通有昌都至成都、至拉萨的航线,是进出藏便捷的空中走廊,原来相对封闭的昌都与祖国内地紧紧相连。
吾金平措还说,1950年全地区没有一所医院,仅有少数僧医及零星的民间藏医,劳动人民生病后无医无药。经过60年的发展,初步形成了地县乡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藏、中、西医并举的医疗体系,缺医少药的状况得到根本改变,人均预期寿命由解放时的35.5岁增加到67岁,人口由1959年的25.48万(含察隅县)增加到64.18万。农牧区医疗制度覆盖面达100%,补助标准达每人每年180元。
在谈到十二五规划时,吾金平措说,到2015年,全地区生产总值年均递增不低于15%,力争达到134亿元,人均GDP达到19970元;财政收入年均增长率不低于12%,达到5.33亿元,占当年地区生产总值的4%以上;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保持年均12%以上的增长速度,达到6514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保持近7%的增长速度,达到17497元;大力发展教育事业,适龄儿童入学率保持在98%以上,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显著提高,青壮年文盲率控制在1%以内;卫生条件进一步得到改善,人均预期寿命进一步提高,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吾金平措最后还说,昌都一定不辜负党中央、国务院的殷切关怀,在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各族干部群众,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和区党委工作会议精神,加快小康昌都、平安昌都、和谐昌都、生态昌都建设进程,不断开创藏东更加美好的明天。
昌都地区相关部门主要领导参加了见面会并回答了正在西藏昌都地区采访的各国内主要网络媒体记者提问。见面会由昌都地委委员、地委宣传部部长多吉才旺主持。
来源:新华网 编辑、摄影:徐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