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适应新常态 重庆如何让三次产业发展更加协调

2014-12-31 11:16:55 来源:重庆日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免费订阅30天China Daily双语新闻手机报: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至106580009009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也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一个新常态,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

重庆近年来坚定不移地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了更加重要的位置,当前,全市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比重更加科学合理。其中,工业由过去汽摩产业“一枝独秀”,发展到目前电子信息、汽车、装备、材料、化医、能源、消费品“6+1”多业并举,部分高端工业制造体系初具规模;服务业方面,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会展、商贸等不断壮大,要素市场健康发展;高效农业效益显现,现代农业取得新成绩。

在此基础上,日前召开的市委四届六次全会提出,2015年,我市将继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在做大总量中优化结构、加快发展中提高质量效益、协调互动中促进转型,着力推动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迈进,不断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服务业的支撑作用,实现三次产业协调发展。

1、集群支撑优势工业持续发力

工业,尤其是制造业,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的筋骨,而我市仍处在工业化进程中,工业仍是全市经济的主力军。因此,市委四届六次全会明确提出,我市将把做强做大工业作为全市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

“今年,汽车和电子信息两大产业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将接近60%,拉动工业产值增长8个百分点以上,是全市工业名副其实的增长主引擎。”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明年,继续发挥两大优势产业的活力,将为我市做强做大工业奠定坚实基础。

“我市这两大优势产业的高速增长,主要得益于集群化发展和技术创新。”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此外,2015年是国家实施振兴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的头一年,国家将对新能源汽车、机器人等产业核心竞争力给予扶持,这将为我市汽车和电子信息两大优势产业的持续发力再添一大红利。

就如何保障两大优势产业的持续发力,我市已明确了大致的思路和方向。具体来看,在汽车产业方面,今年长安福特三工厂、上汽通用五菱等项目陆续投产,明年将加快实施现代企业、福特变速箱二期、鞍钢企业薄板等项目,进一步提升汽车产量。

电子信息产业,则将力争从四个方面进行优化:一要进一步争取订单,发挥“整机+零部件”垂直整合一体化的集聚功能;二是要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单机价格;三是推动众多零部件企业尽快释放产能,提高产值;四是依托龙头企业,布局新的电子信息产业,以拉动行业产量。

2、项目带动新兴产业扮演“生力军”

“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一是形成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力量;二是形成满足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提升新要求的客观能力;三是形成区域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发展的新优势。”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院长易小光说,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做强做大全市工业经济的“生力军”,也是刺激全市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活力点。

全会提出,我市将务实抓好10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的落地、开工建设、竣工投产和销售物流等各个环节,要像发展汽车、智能终端和五大服务贸易那样,有针对性地推动一批带动性强的龙头项目,一年上一个台阶。

具体来看,明年,我市力争在集成电路、液晶面板、MDI一体化、页岩气、生物医药等五个方面实现重大突破:奥特斯集成电路基板、海力士芯片封装投产放量,形成规模产能;京东方8.5代液晶面板、富士康高清液晶显示模组建成投产,惠科8.5代液晶面板开工建设,产业链条渐次展开;MDI一体化项目竣工投产,对煤化工深加工和精细化工产业链条形成将奠定重要基础;页岩气产量力争在今年的基础上增长3倍左右;生物医药要借助药品定价市场化改革契机,延续今年两成以上的增长。

而其他如物联网、机器人、新能源及智能汽车、节能环保等方面,也要加快布局一批重大项目、实现一批投产。

此外,市委四届六次全会还提出,明年,我市在加快发展10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同时,将坚决淘汰过剩产能,推进产业迈向中高端。对传统工业来说,要抓住生产资料价格走低、企业经营成本下降的机遇,加快推进兼并重组、技术改造、产品结构调整、内部管理优化,帮助行业走出了困境,实现复苏。

3、创新引领现代服务业“异军突起”

一直以来,服务业繁荣被认为是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反映,发展现代服务业可以有效地增加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扩大就业,提高消费能力和水平。

“服务业在现代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愈加凸显,要把加快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市委四届六次全会指出,我市要坚持现代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并重,生产性服务业与生活性服务业并举,以集聚化、集群化、规模化发展为导向,着力推动传统服务业转型发展,并促进服务业与工农业协同发展、跨界发展和创新发展。

记者从市发改委了解到,明年,我市将着重策划推动一批生产性服务业项目,范围涵盖研发创新、生产物流、金融服务、信息服务、专业服务、服务外包等领域;同时,将加强打造生活性服务业项目,范围涵盖城市配送、商贸、餐饮住宿、健康服务、养老服务、文化体育、社区服务等领域。

市委四届六次全会还特别强调,当前,基于互联网的现代服务业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世界,网络信息服务业、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等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催生新的增长点。我市要适应这一发展趋势,坚持线上线下并进、生产生活并重、现代传统并举,加快跨境电商、保税展销、跨境结算等服务贸易业放量增长,创新发展金融业,发展壮大现代流通业,推动现代服务业量有新突破、质有新提升。

此外,旅游业也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源消耗低,产业关联度大,就业机会多,是富民产业、绿色产业和可持续产业。下一步,我市要加强旅游行业方面的整体谋划布局、市场产品开发、品牌打造营销等,加快把旅游业培育成我市的支柱产业。

重报圆桌会

产业结构调整离不开“务实”与“创新”

主持人:阳炆杉

嘉宾:重庆市经信委主任 郭 坚

渝中区委书记 唐英瑜

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院长 易小光

主持人:市委四届六次全会提出,做强做大工业是全市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在您看来,重庆做强做大工业的关键又是什么呢?

郭坚:我认为,做强做大工业的关键之一便在“创新”二字,不仅是因为科技创新对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具有重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更是因为这是重庆的短板所在。其实,无论是大力发展实体经济,还是通过现代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淘汰落后产能,无论是夯实传统优势工业,还是发展战略性新兴工业,都要不断提升科技创新和自主创新能力。在加强技术创新的同时,要引导、支持企业加强商业模式创新、管理创新等。

当前,我们正在实施技术改造牵引战略,引导和支持产业集群上下游企业开展协同技术改造,提高制造业装备的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终端产品质量,丰富终端产品种类;同时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以企业为主体的研发创新平台,集中力量攻克技术难题;此外还完善科技金融服务,提高资金产出效率。

易小光:过去我们说得比较顺口的是“做大做强”,而本次全会中明确用了“做强做大”四个字,这是要求我们辩证看待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取舍问题,准确把握经济增长与结构调整之间的关系。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国内掀起一股“工业结构调整”的风潮,部分地区因盲目重复建设而导致产能过剩,最终不进反退,这是警示。因此,在我看来,做强做大工业的关键之一便在于“务实”,恪守新型工业化标准,并结合区域实际,将项目落到实处,积极催生产业链条,最终形成新的工业增长极。

主持人:市委四届六次全会提出,加快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是全市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您在全市服务业发展布局方面有什么建议?

唐英瑜:今年最新数据显示,渝中区第三产业占全区GDP比重超过96%,其中,现代服务业占比重超过六成。我认为,渝中区的现代服务业之所以能走在全市前列,其根本因素在于区域功能的适合。作为重庆母城,作为唯一全域纳入都市功能核心区的区县,渝中适合大规模布局现代服务业。这意味着,我们在进行服务业布局时,一定要参照区情实际,不能盲目。

另外,较之于工业,现代服务业作为现代生产性产业的附属产业,对于环境的依赖性更大。而较之于传统的土地、财税等优惠政策,硬件设施、管理水平、产业配套和政务效率,是现代服务业企业更看重的“四大因素”,地方政府应对症下药,留住优质企业。

易小光:重庆正在打造长江上游商贸物流中心,其生活性服务业已具备成熟业态,所以我们应该更关注和培育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在产业转型升级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粗略估算,目前重庆实体经济有超过2万亿的规模,这些实体经济背后有更大的现代物流、金融、研发、会计、法律等生产性服务市场。

要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首先必须实现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联合互动。其次,无论是发展现代物流业、现代商务服务业,还是发展现代金融服务业、科技信息服务业等,都要结合自己实体经济优势资源,发展相应服务产业,避免出现一哄而上的情况。最后,地方还要配套完善的人才引进体系。

2015年值得期待的工业增量

龙头企业

加大对长安、广达、鸿富锦、国信通等100户重点工业企业的支持力度,助力新产品上市及市场开拓,推进骨干企业开展战略合作,适时出台针对性措施,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力争2015年全市汽车产销增长20%,笔记本电脑增长16%,打印机增长7%,手机增长22%、集成电路增长13倍,其中智能终端产量明年突破2亿台件。

重点项目

优化市区(县)协同推动机制,坚持按月精心调度重点项目,加强服务,跟踪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存在的资金保障、手续办理等问题,助推产能提前释放。确保长安福特三工厂、SK海力士一期芯片封装、莱宝触摸屏、维沃手机等100个重点达产项目实现产值800亿元;确保京东方、巴斯夫聚氨酯、鞍钢汽车板、神华万州火电一体化、韩泰轮胎等130个重点投产项目实现产值500亿元,投达产项目合计新增产值1300亿元。

新增项目

重点推动数据硬盘、现代汽车、聚碳酸脂、熔融还原炼铁、塑料产业基地等项目开工建设,重点推动长安鱼嘴千亿汽车城、北汽银翔二期、鞍钢/攀钢汽车薄板、钟表及精密计时产业基地等项目加速实施。

 
 
 

精彩热图

 
 

焦点图片

【图刊】海南土豪民居的前世今生

官媒发国旗护卫队绑木架顶板砖训练照

沈阳一高层楼盘用塑料布遮窗户

“冰城灯都迎冬奥”冰灯游园会新年亮灯仪式在京举行

精彩热图

深圳突发汽车双限令后车市冷清

大学生3万张明信片拼出中国梦

新疆阿勒泰哈萨克牧民雪上传统文体活动精彩瞬间

2014年中国体育十大新闻出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