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公路上的青木关关口。
1940年代,国音教师在老关口合影。
石老翁(大图)上的摩崖石刻。
图/重庆晨报记者 冯伟宁
青木关,历史上被称为“重庆第一关”。不论是民国前“界三县为成渝孔道”,还是1931年成渝公路开通后,青木关都因两山夹峙,地形险要而著称,青木关场镇也成为商贾云集的繁华之地。抗战期间,一大批机关、学校便先后迁至青木关,大批党政名流会聚于此。
20世纪末,随着成渝高速公路的开通,青木关作为交通重镇的地位旁落。然而,它曾经的传奇,以及那些隐藏在它群山之中的自然奇观,依然值得我们去寻访与探望。
石老翁
青木关有个石老翁,对于许多重庆人而言,肯定是不明就里的。而对于很多当地人来说,石老翁却是再熟悉不过了。
一个冬日的上午,我们从巴师边的石阶沿阶而上,寻访石老翁。巴师,是原巴县师范学校的简称。也是此地在上世纪末的称谓,现在它已经是青木关中学的一部分。据史料显示,早在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年),此地就建有温泉寺;而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抗战期间,国民政府教育部内迁到此,一时间名家云集。
30年前,巴师的后门就有一条路,可以到达后门山顶的石老翁,如今巴师早已没有后门,要去石老翁,只能从现在的大门旁的一条健身步道拾级而上。
从健身步道的起点,我们就进入了“严禁烟火”的天然林禁伐区。山路修成了步道,道路的两旁时而开阔,时而隐藏于丛林之中,冬日的阳光从林间的缝隙里洒在路面上,既温暖又慵懒。40余分钟后,我们步行抵达山顶,内衣已被汗水打湿了一半。
到达山顶,还没有看到石老翁,就先看到了一片房屋的废墟。这里原来是镇上驻军的一个雷达班营房。如今,营房已成了废墟,而与之相伴的石老翁,却依然站立在松林环绕的山顶,高达十余米的巨石矗立,仿佛在等待游子的归来。关于石老翁的来历,此地民间曾有多个版本的传说,流传最广的类似于“天仙配”的情节,不过男女主人公变成了本地青年高生与七仙女中的大姐,石老翁便是大姐夫高生的化身。
传说自然是传说。而石老翁所在的山峰,属于缙云山脉,形成于7000万年前的燕山运动。由此推断,石老翁也应在此屹立了7000万年了,它应该还见过恐龙吧。
在石老翁面西的石壁上,有多通以文字为主的摩崖石刻,从落款时间上看,最早为乾隆六十一年,之后的嘉庆、道光直至民国都有,内容多是希望这位千年仙翁保佑平安。而在这面较为平整的石壁上,还有不知何时何人留下的“到此一游”的文字,有刻上去的,也有写上去的,刻痕深浅不一,墨迹红黑斑斓,仿佛一场穿越时空的化装舞会,在石老翁的脚下上演了数百年。
石老翁在青木关的名气很大,但到底从哪个方向看过去,这块巨大的石头更像一位老翁,似乎也没有一个定论。有人说,从健身步道去的方向看,有人说,要站在山下的北(碚)青(木关)公路上看。这两个角度我都试过,可谓见仁见智。不过,围着石老翁绕一圈,从不同的角度可以看到不同的景观——从石刻密集的西面往上仰视,巨石如一座巍峨的古堡;再向前约90度看,又像一把直指天穹的宝剑;而在我们绕到东面的森林防火公路上准备下山时,回望松林掩映的石老翁,却像一只蹲在山林里的黑虎,令人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