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种植合作社的发展,充分地发挥大机械作业优势,提高了农户的种植业经济效益。图为垦区尖山农场铁丰农作物种植合作社。记者陈贺摄
在不久前结束的第23届哈洽会上,甘南县天和杂粮种植专业合作社展出的一系列特色杂粮产品,吸引了很多客商的目光,仅在开展当天就有省内外十几家客商咨询、洽谈。
天和杂粮种植专业合作社是一个专门从事杂粮种植、加工、销售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是合作社首次参加哈洽会,他们想借哈洽会这个平台为合作社找到更大的市场,让产品走出黑龙江,走出中国。
据了解,像天和合作社这样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第23届哈洽会上就有50多家,占据了大约1/10的舞台,展出了280多种绿色、特色农产品。
近几年,我省农民专业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他们将单个的农民组织起来,将分散的经营联合起来,带领农民一起闯市场、打品牌,挖掘农业增产增收潜力,实现了“建一个组织、兴一项产业、富一方百姓”的目标,成为我省现代大农业发展一支重要的生力军。
带领农民合力闯市场
随着我省现代化大农业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农村一家一户的生产经营方式,越来越跟不上现代农业前进的步伐。为此,我省通过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有效地解决了农业组织化程度低,农民闯市场难;农民科技文化水平不高,科学种田难;农民自身积累能力不足,农业投入难的问题。
记者从省农委了解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经营范围已经由种养业不断向其他领域拓展,基本实现了农村各业全覆盖。在全省2.31万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中,有种植业合作社1.25万个,占总数的54.2%;养殖业合作社5021个,占总数的21.7%;其余为农产品加工、储藏、销售和农业生产资料经营等合作社。这些合作社组织农民合力生产、经营,增强了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为解决农民卖粮难的问题,2008年,铁力市桃山镇新丰村农民李春莲投资创办了水稻磨米厂,当年加工水稻500吨,获纯效益5万元。2009年,他带领村民成立了米业专业合作社,购进水稻抛光、色选等设备和两台运货车,提高了大米质量。现在,这个合作社年加工销售大米2400吨,并将新丰村的大米远销到包头、西安、云南等地,深受当地市场的欢迎。
自从2011年村里成立了德信奶牛养殖合作社后,安达市先源乡友谊村养牛户王启文就带着家里的7头奶牛加入到了合作社。他高兴地告诉记者,奶牛在合作社里集中养,统一供饲料、统一防疫、统一品种改良,而且一公斤奶价比自己单独养时提高了5角钱。省力又省心,家里也比以前干净多了。
提升农产品质量打品牌
以往,农民从事种植、养殖业往往是高投入、低产出,年复一年,效益低下。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后,实施统一标准化生产,新品种、新技术也得到了很好的推广和应用,提升了农产品的质量,增加了入社农民的收入。而且很多农民专业合作社都将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作为自己的拳头产品,借此开拓市场、打出品牌。
望奎县海丰镇宇鑫绿色农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社自2009年成立以来,专门生产纯天然无污染的绿色小米。由于每公斤绿色小米的售价比普通小米高出1.6元,农民因此一亩地可增收1200多元。合作社还为绿色小米注册了商标,销往哈尔滨、北京等地。
甘南县宝山乡富路生态养猪合作社成立后,采用先进的生物菌发酵床技术养猪,既节省了饲料,降低了成本,又提高了产出效益。去年,合作社出栏有机猪5800头,很快就被金锣等大型企业收购一空。细算下来,每头猪的纯收入在600元以上,比常规饲养方式提高效益近200元。
据了解,目前,全省有196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取得了绿色食品认证,141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获得有机食品认证,79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了产品商标。农民专业合作社已成为我省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的一支重要力量。
由单纯生产迈向农业产业化
如今,我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服务内容已由初期的生产技术服务为主,逐步向销售、运输、贮藏、加工等环节延伸。很多合作社经营活动已扩展到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等生产经营全过程,并逐步向实体化、产业化方向发展。目前,全省有1237个具有生产、加工、储藏、销售产业化功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
肇源县文国养殖专业合作社集鸡雏孵化、饲料供应、肉鸡养殖、肉鸡屠宰分割、冷冻销售于一体,年销售收入1.5亿元,利税800万元,成为我省第一个晋升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
据悉,今后我省将全力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向更高层次发展,引导农民走合作发展道路,积极加入各类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股份合作社等新型农村合作组织,形成利益共同体。今年全省将建200个千万元级玉米合作社,100个500万元级水稻合作社。到2015年,将组建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3.6万个。
来源:黑龙江日报 编辑:许银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