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张丽霞
■好人素描
现实中,一些患者总是陷入送不送红包的纠结,而许多医生也时常面对着收不收红包的考验。在解放军403医院软伤科,有一本“收退红包登记簿”,扉页上记载的时间是2006年2月26日。这本登记簿的“创建者”,就是坚持九年如一日廉洁行医,用坚强的党性坚守精神高地,用诚信友善之心服务患者的软伤科主任施锋。记者打开厚厚的登记簿,里面记载的是一个个退还红包的翔实记录。这里少则几十元、多则四五千元,总共247个。
把冷门科干成远近闻名的品牌科
施锋,出生于中医世家,在父辈的熏陶下,对中医产生了浓厚兴趣。当兵后,他成为部队小有名气的医生。军医学校毕业,施锋有幸师从国内软伤治疗领域泰斗、现任解放军301医院康复中心主任王福根。9年前,施锋走上解放军403医院软伤科主任岗位。软伤科属于冷门,加之临床部规模小、床位少,一天门诊量还不到30人。为改变科室面貌,施锋从提高医疗技术入手,先后引进了臭氧溶解术、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等8种先进技术,创新了银质针、小针刀等6种治疗方法,逐步使软伤治疗成为远近闻名的特色品牌。
9年间,施锋所带团队独创的经骶管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小针刀治疗软组织疾病等多项技术,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填补了多项国内软伤医治领域空白。科室先后两次被联勤部树为先进基层单位标兵、两次荣立集体三等功。
拒收小红包塑造大形象
科室建设一步一个台阶,住院的人数不断增多。可是,病人送红包成了一件挠头事儿。2006年初夏的一天,一名得了腰椎间盘突出伴随严重椎管狭窄的农村妇女,来软伤科看病。手术前,患者丈夫找到施锋说:“家里上有老下有小,我老婆要是倒了,我们家就完了,你可得想办法把她治好啊!”说完便掏出一个皱巴巴的信封放在了桌上。施锋清楚这是老百姓的血汗钱,当场就拒绝了。他和支部“一班人”研究决定,科里人员不但要坚决拒收红包,而且谁收红包就处理谁。对患者送的红包,能当场说服的当场拒收。拒收不了的暂时收下,24小时内交到科里,在患者术后稳定时返还。实在退不掉的,打入治疗费。
在护士长黄元玲的办公室,记者翻开“收退红包登记簿”,里面记录着收退红包的时间、金额、患者姓名、病案号、病情、主术者。退回的每一个,都有患者的签字。9年间,共退回247个红包。谈到登记簿,施锋说:“要让患者有尊严地看病。患者不再给我们送红包了,这本登记簿再也用不着了,那才是我们最高兴的事!”拒收小红包,塑造大形象,该软伤科在驻地赢得了口碑,赢得了患者的信任。
■记者感言
247笔拒收红包的记录,凝聚了医者仁心的至善至美,彰显了廉洁为民的高尚情怀。治病救人是医生的天职,拒收红包也是恪守医德的表现。在那本被翻得起了毛边的登记簿上,详细的记载宛若鲜亮清晰的路标,照耀着廉洁行医的征程。
“不当面拒收红包是不想让患者家属心里不踏实,其实有时候我们做医生的也很无奈。”许多医生对记者表示,在很多患者及家属的眼中,医疗服务成了一种扭曲的“买卖”,这种交易心态,让很多患者觉得给了红包,就应该得到与预期中一样的结果,一旦有落差便会演化成一种较为敏感的医患关系。事实上,“收红包”对于医生来说已经成为了一种很大的负担,收了红包以后让医患关系在治疗过程中变得扭曲,使得医生和患者都不能正确地对待这其中所产生的变化。因此,“就医送红包,医生就给好治疗”的社会风气不能不破除,被多少有些异化了的医患关系也不能不纠偏。我们在大赞拒收红包的时候,也要提倡拒送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