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政府印发了《大连市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明确将通过优化能源结构、优化产业结构、控制扬尘及面源污染,控制机动车污染、控制工业污染五大措施为重点,强力推进31类大气污染防治工程,重点控制细颗粒物,力争用5年时间,实现全市空气质量的明显改善。
严控燃煤总量
优化区域布局
燃煤污染源是影响大气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大连市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明确,要通过逐步提高外调电比例、增加天然气供应、加大非化石能源利用等措施替代燃煤,实现煤炭消费总量微增长,2017年,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在2268万吨。设立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力争2017年,城市所有建成区、重点区域及国家级开发区(园区)实现“无煤化”。扩大清洁能源使用规模,加大“气化大连”工作进度,天然气消费年均增速保持在15%以上。严格耗煤新建项目审批,推进大型热电联产项目建设,力争2015年底前建成华能大连第二热电厂,2017年底前建成国电普兰店热电厂,除热电联产背压机组外,原则不再审批新建燃煤发电项目;从源头严格控制煤品品质,禁止向城市建成区耗煤用户销售灰分高于16%、发热量小于4000卡/克、硫份高于1%的散煤。
按照主体功能区划要求,合理确定重点产业发展布局、结构和规模,实现产业园区合理布局。对化工、石化、造船、冶金等重污染行业要控制在特定园区内建设和发展。到2017年底,基本完成位于主城区的钢铁、石化、化工、有色金属冶炼、水泥、平板玻璃、沥青混凝土搅拌等重污染企业搬迁、改造。严格控制“两高一资”项目建设,提高环保准入门槛,不再审批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炼焦、有色、电石、铁合金等新增产能项目。
控制扬尘污染
改善工业污染
《实施方案》提出,强化施工工地扬尘防治。建筑施工单位要设置连续、封闭、符合高度要求的围挡,施工现场内的地面及道路要进行硬化处理,施工现场进出口设置车辆冲洗设施,采用湿式作业方式。2015年起,全市1万平方米以上建筑施工工地现场安装实时视频监控系统并逐步与监管部门联网。深化餐饮油烟污染治理。到2017年,累计完成大中型餐饮油烟高效治理129项。
作为“蓝天工程”的升级版,《实施方案》提出深化烟气脱硫、脱硝及烟尘控制工作,同时开展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2015年底前,完成全市所有加油站、储油库和油罐车油气回收改造工作。积极开展石油化工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工作。2017年底前,完成54家石油化工、有机化工等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物控制。2020年,实现石油化工、有机化工、医药化工等全行业生产、输送和储存过程挥发性有机物有效控制。加强表面涂装工艺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控制。推进溶剂使用工艺挥发性有机物治理。重点整治包装印刷业、纺织印染、制鞋、人造板生产等行业,开展挥发性有机物收集与净化处理。
淘汰黄标车
控制机动车污染
实施公交优先战略,到2017年,城市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到70%。全面推进黄标车淘汰。到2017年底,累计淘汰全部12.4万辆黄标车及老旧车辆。完善“环保绿标路(区)”创建工作,2017年全市建成区及重点区域基本纳入“环保绿标区”。建设完善“环保绿标路(区)”电子监控系统。
严格执行机动车排放标准和油品质量标准。2015年底前,全市提前供应国五标准汽油。2016年底前,全市供应国五标准柴油。加强油品质量监督检查,严厉打击非法生产、销售行为。大力推广应用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推广普及非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节能内燃机汽车,加大插电式混合动力、纯电动及燃料电池等新能源汽车的应用力度。开展非道路移动源污染防治。2016年起,在工程施工、港口码头、物流领域开展污染防治工作,推进非道路移动机械的污染减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