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肯定是一个局——在经济新常态下,受经济增速放缓、政府投资缩减、房地产调控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房地产行业上下游的所有关联产业,仿佛一夜之间都陷入一个迷局,似乎无法自拔,而与楼市冷暖最相关的建筑装饰行业首当其冲,尤其是从去年下半年起,全国家居和建材行业,频频曝出跑路和资金链断裂等危机事件。
这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局?这个局是否能被打破?如何把这个局看明白,并找到走出这个局的捷径?带着些许疑问我们对大连市建筑装饰行业协会秘书长孙普进行了专访,跟他面对面,听听“局中人”的破局之道。
在孙普看来,受房地产调控环境和经济转型期的大气候影响,位于下游的整个建筑装饰行业不可能“独善其身”,自身转型压力十分迫切,每一天都在面临变局,或来自于外部强势企业的竞争,或来自于新型运营模式的冲击,以往“以不变应万变”的传统思维显然落伍了,唯有不破不立,困境中寻求变革之道,才有可能立于不败之地。最近一两年,在走访调研行业各类资质的会员企业以及赶赴南方等先进地区考察之后,比较一致的共识是:目前,整个建筑装饰行业必须主动应对理念刷新、人才断档、品牌再造、整顿乱象、设计为王、拓展融资、转型升级等七个困局。其中,破局的出发点是理念的换挡,理念的有效突围是破除其他“局儿”的重中之重,弄明白、搞清楚你要走的到底是哪条道儿?最终的落脚点则是转型升级。从全国百强企业的发展经验看,无外乎两条道,要么走规模化之路,做大做强;要么走专业化之路,做深做专,成为相关领域的专家型企业,而无论是做大还是做专,首先要摒弃的就是一把手“单打独斗”的老套路,包括预算、人力资源、营销等专业化管理体系必须配套上,在此过程中,苦练破局的内功,走出去、做起来才会脚踏实地。
2015年将是大连市建筑装饰行业机遇和挑战并存的一年,如何引领会员企业全面转型升级,走出一条面向未来的新型产业之路,成为行业迫切思考的核心命题。归纳起来,无外乎五项工作:树品牌、引资本、寻商机、强设计、治乱象。
困局1理念
“小富即安”,眼里只有本地
目前,协会登记注册的各级资质企业有800多家,其中国家一级施工资质企业为33家,年均产值六七千万元,过亿元的仅有五六家,与全国百强企业年均产值17.6亿元相比,相差近20倍。究其原因,客观上行业整体起步晚,但从主观方面看,绝大多数企业“小富即安”,拓展意识不强,缺乏全国性布局,目前在东三省乃至北上广有分公司的企业寥寥无几,导致了企业产值难上规模;另外,缺乏准确的市场定位,“大而全”、“小而全”导致了在专业化分工领域难以突破。
困局2人才
30万年薪招不来一个管理总监
大连某装饰企业30万年薪竟然招不来一个像样的管理总监,老板整天追着猎头公司到处挖墙脚。这仅仅是其中一个案例,目前,行业人员状况存在“三缺”,即缺高水平的管理人才,本地专业化院校太少,与北京和杭州等地根本没法比,相关人才储备断档;缺专业资质的人才,比如建造师这个行当,“能干活的人考不了证,有证的人干不了活”;设计人才短缺,水平高的,企业留不住,高水平的,企业又找不到。
困局3品牌
多数企业圈内默默无闻中标机会渺茫
大连在全国能叫得响的企业也就是一两家,除了澳连、红太进入了全国百强企业,行业内绝大多数企业在圈内默默无闻。尤其是城市轨道交通、大剧院、会议中心这类的大型施工项目,采取的是全国性招投标,行业高手云集,而品牌或者说是知名度,是业主选择施工方的一个很重要的考量因素,你没业绩没名气,就很难入围,中标机会就很渺茫。强强联手的时代,没品牌的企业自然就难以做大产值。
再就是设计师的个人品牌影响力不够,在智识经济条件下,设计师品牌已成为企业的核心资产,客户有时候就是奔着设计师的个人名气去的,这关系到一个合同能否搞到手。
困局4乱象
无资质的包工队企业3000多家
建筑装饰行业准入门槛低,目前市场上无资质的包工队企业有3000多家,整个行业产能过剩,各种小企业鱼龙混杂,导致了行业恶性竞争加剧,尤其是在项目招投标环节乱象丛生,部分投标方借用资质、恶意低价竞标,导致了整个行业利润大幅度下滑,以往建装工程的纯利润能达到20%~30%,如今也就是百分之六七,加之人工材料等成本的上升,部分企业的资金链很成问题,生存能力越来越差。另外,没有资质的企业随意挂靠在有资质的企业,也存在工程质量和安全隐患。(下转A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