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夜,当人们放完鞭炮回家时,中山区义工队的60多名义工来到玉光街“扫红”。本报记者王春燕摄
春节燃放烟花爆竹是传统习俗,增添喜庆气氛的同时,也会带来火灾、空气和噪声污染,增加环境负担。如今市民环保意识提高,加之环卫工的劳动成果被更多人重视,我市今年鞭炮进货量、销量大幅下降,小年夜、除夕夜燃放量全都大幅减少。
“扫红”量连续四年递减
昨天,记者从市环卫处获悉,今年除夕夜,市内四区7000余名环卫工人奋战在“扫红”一线,除夕夜共清扫烟花爆竹纸屑615吨。据市环卫处工作人员介绍,这一除夕“扫红”数据在2012年为1000余吨,2013年则为700余吨,2014年为670余吨。
此外,截至今年大年初五,市内四区“扫红”量约1350吨,作业工人20000多人次。该“扫红”量在去年已同比降低300多吨的基础上,今年再降近150吨。
据市环卫处介绍,最近4年的春节期间,从除夕开始连续5天的扫红总量均呈现出递减趋势。以2014年春节为例,截至大年初五,市内四区“扫红”量约1500吨,而2012年降至约为2000吨、2013年约为1800吨。我市市内四区环卫“扫红”量已连续四年递减,以上环卫数据从侧面反映出,我市春节期间爆竹燃放规模总量继续进入下行通道。
个别路段“扫红”量不降反增
据一线环卫工反映,今年鞭炮纸屑的清扫量要比去年减少一些,比较突出的是一些行业单位门前的“闭门炮”纸屑明显比往年少了,但居民小区里的鞭炮纸屑还是非常多。同样是居民区,烟花爆竹的燃放量也有明显差别。
在一些文明社区、卫生免检小区的周边,鞭炮纸屑要明显少于普通社区。个别居民区密集的路段,扫红量不降反增,环卫工的负担大大加重。这说明鞭炮的燃放量还是跟市民的文明程度存在一定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