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消息:“我的各方面条件都可以,为什么不能录取我?”复旦世博志愿者工作站内,一名大一新生一脸焦急。站在他对面的解答者,则耐心地向他说明世博会志愿者必须达到18周岁的官方规定。这位解答者,就是复旦团委副书记、复旦世博园区志愿者总协调人高天,一名看似瘦弱却又十分干练的女生。
高天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复旦中文系三年级博士生,本周,她就将提交自己准备了三年的博士论文。高天用“白天世博,晚上博士”来概括自己现在的生活。
为分发苹果发愁
“志愿者的志愿者”并不好当。“复旦在世博园区内将有2105个普通志愿者,要分配到13个园区片区,还要结合岗位对志愿者的特殊要求”。最后,高天和同事用了整整两个月的时间,完成了信息摸底和配岗的工作。
有的工作则还要为发苹果发愁。为了保证营养,学校想给每个世博志愿者每天发一个苹果,但是学校一共有4000多名志愿者,“每人1个苹果,一天就需要2吨苹果,两周就需要近30吨苹果,那么多苹果怎么发到每个人的手上?这不仅是体力活,还需要进行事前的详细策划”。
两种身份转换压力很大
世博会近在眼前,高天的工作更忙了,每天工作时间几乎都超过12个小时。而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博士生,高天又如何准备博士论文?高天用“白天世博,晚上博士”来形容自己两种身份的转换。
高天每天晚上工作完回到寝室,就进入到了“博士时间”,埋头温书、修改论文,有时间还要加班,凌晨三四点起床继续与论文“作战”。“世博和博士两者思维方式差别实在很大,有时候甚至有种‘分裂’的感觉,我现在面临的是两个倒计时,一个是世博倒计时,一个是博士论文提交倒计时,说实话,很紧张很纠结!”
从最早在高中时期担任上海八运会志愿者,到后来做支教志愿者,奥运会、特奥会志愿者……高天的志愿者之路已经走过了10年。在她眼中,当志愿者是“收获比付出更多”。
来源:新闻晨报 编辑: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