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隆重开园。
从1851年伦敦世界博览会开始,世博会已在近30个国家举办了120多次。世博会是一场汇聚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成果的全球性盛会,它的每一次举办,都在科学技术、文化艺术、建筑和生活等各方面引领了时代的发展,并产生思想碰撞,迸发出新的火花,从而促发新一轮的学习、竞争和进步。“一切始于世博会”——159年来,世博会如同人类文明进步的望者,见证了文明演进的进程,推动了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记录了人类为了建设美好生活的不懈努力。
今天,世博会走进中国,现代文明集大成者与五千年的文明古国对接,必将迸发耀眼的光芒。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行的综合类世博会,也是历史上国际参展方最多、展览园区面积最大的一届世博会。在“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主旋律下,在184天的科技与创新的“嘉年华”里,东西方携手,交流文化,碰撞理念,激发创意,展示科技成果,探寻未来人类生活的愿景,在古老中华文明的宏大背景下,全球化时代崭新的世博经典呼之欲出。之于世界,上海世博会将带来新的希望;之于中国,上海世博会将成为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强大助力。
在这场科技与创意的盛宴里,中国军人不是置身事外的旁观者。科技与创新,往往率先出现和应用在军事领域。为了实现建设信息化部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目标,中国军人将以更坚定的信心,站在世界科技潮头,接受先进理念的洗礼,进一步增强加快我军建设与发展的历史使命感。
创意连连,精彩无限
创新精神是世博会的永恒主题。正是永不满足的创新欲望,以及对自身能力的审视与骄傲,使人类始终站在前代文明巨人的肩膀上,一次次从挫折中站起,不断迈向新的发展阶梯。世博历史,即是一部人类的创意史诗,其间充满万物之灵长智慧进步的光荣篇章。
上海世博会可谓精彩创意迭出的大舞台。围绕“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瑰丽的想象,奇妙的设计,传统文化与时代元素的结合,科技与文化的交融,先进理念的倡导,未来生活的构想,人类命运的沉思,视觉的冲击,心灵的激荡,智慧与灵感如同璀璨星光,照亮浩渺的长空。
英国馆:“蒲公英”
在黄浦江边的微风里,托马斯·海德威克(Thomas·Heatherwick)设计的英国馆像一朵美丽的“蒲公英”,静静舒展着自己的“触须”,形成展馆表面永远变幻的光泽和色彩。“触须”其实是6万根长达7.5米的透明亚克力杆, 挺拔而具张力,象征着人类、城市的生命力。6万粒种子则内嵌其中,来自894种不同的野生植物,没有一粒重复。白天,室外光线充足的情况下,光线会透过透明的亚克力杆照亮内部,产生庄严肃穆的空间感;到了晚上,内部的人工光源又能由内而外点亮整个建筑。包裹英国馆的“包装纸”不仅提供了广阔的公共活动空间,掀起的凌空部分也可以为观众遮风挡雨。
西班牙馆:“柳条篮子”
西班牙馆外观宛如一个流线、不规则的“柳条编织的篮子”,又如同热烈的弗拉明哥舞裙。实体结构将以钢建筑材料为主,外墙将覆盖有西班牙风格的柳条编织品,并借助西班牙不同地区能工巧匠之手,展示瑰丽的民俗图案。建筑材料以环保材料为主,不仅方便了日后的拆卸,也可以让自然光可以随意透过钢管和柳条射进室内。
俄罗斯:儿童视角
前苏联著名儿童文学家尼古拉·诺索夫认为,“最好的城市应该是最受孩子们喜爱的城市。”俄罗斯馆内部设计理念就来源于诺索夫的作品《小无知历险记》,力求呈现一个美丽、精湛、充满童话色彩的儿童花园城。在充满诙谐、童趣的布景下,人们在馆内隐秘的小路上感受到许多神秘而又有趣的发现,这些发现是来自俄罗斯儿童和年轻科学家的创造发明与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