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师们在演奏,背景是世界最大的壮锦。
15岁的侗族姑娘为自己绣制嫁衣的同时,也编织着属于自己的幸福;年迈的京族老人将自己亲手制作的500多把独弦琴无偿送人,只为让这古老的民间乐器能继续流传下去……在世博广西周期间,17个独具特色的广西“非遗”项目进行了现场展示,每项绝活背后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
侗族“织女”:15岁开始为自己织嫁衣
现在的姑娘出嫁,多选择婚纱来当嫁衣。在宝钢大舞台的传习区,侗族姑娘展示的全刺绣嫁衣丝毫不比浪漫唯美的婚纱逊色,更特别的是,这是她们一针一线亲手为自己缝制的嫁衣裳,而她们缝制嫁衣的技术则是入选第一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侗族刺绣技术。
三江侗族自治县的姑娘覃金媛将自己的嫁衣带到了世博会上。记者眼前的这套嫁衣共有里外三层,每一层的胸口、袖口、领口和衣襟都是手工刺绣而成的,红、蓝、绿的颜色搭配大胆而抢眼,绣出的花朵、凤凰等图案栩栩如生。
这只是覃金媛的其中一套嫁衣。她告诉记者,侗族姑娘从小就学习刺绣的技术,为今后出嫁作准备。看嫁衣有多少件,手工好不好,就能知道这个姑娘是不是心灵手巧。15岁时,覃金媛的刺绣水平已经成熟,于是就开始为自己缝制嫁衣。如今她已经到了出嫁的年纪,多年来,她一共为自己缝制了12套嫁衣,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可谓“笑傲江湖”。
覃金媛是侗族刺绣的第四代传人,她的妈妈和奶奶都是侗族刺绣这项“非遗”项目的传承人。但是,真正将这项技艺传下来的是覃金媛的婆太(奶奶的家婆)。覃金媛告诉记者,她从小就听身边的老人讲婆太年轻时的事,在年幼的她听来,婆太的故事颇有点传奇色彩。
侗族姑娘刺绣,先要用纸剪出想绣的花样,再把花样铺在丝绸上照着绣。因此,绣出来的作品漂不漂亮,剪花的水平是最关键的。覃金媛的婆太不仅是刺绣的高手,一手剪花的绝活更是传遍十里八村。覃金媛说,当年家里经常排满了上门讨要剪花的人,有时候一等就是一天。他们不光是傻等,还争着帮她家干活,舂米、洗菜、挑水……什么活都干,为的就是让婆太能腾出手来,帮他们剪一幅称心如意的剪花。
覃金媛说,婆太目不识丁,既没学过色彩搭配,也不懂得对称构图,可是她绣出来的东西用色大胆,图案精美,而且极好地体现了对称美,只能说是与生俱来的审美品位。
如今,越来越多的侗族姑娘走出山村,外出打工,懂得传统刺绣技术的人越来越少。因此,覃金媛的妈妈在家里开了一个小学堂,免费教授刺绣技术。
京族琴师:送出500把琴的良苦用心
一根独弦诉说万般情愫,京族的独弦琴以音色优美著称。可是广西周上展出的世界最大独弦琴却差点难倒了最有经验的琴师。
京族独弦琴琴师苏春发是广西非物质文化传承人,他告诉记者,长达5米的巨大独弦琴,传统独奏的方式根本弹不动。为了让世博园里响起原汁原味的独弦琴声,苏春发带着16岁的女儿苏小燕开始琢磨新的演奏技巧。父女俩经过几个月的练习,终于培养出了绝佳的默契,弹、挑、滚、揉、打、撞、摇等技巧如行云流水般一气呵成。
苏春发对独弦琴的感情可以用“着迷”来形容。原始的独弦琴最大的瓶颈就是声音较小,不适宜进行舞台表演,他一直想着解决这个难题。17岁时,苏春发到北海去读中专,学习的是无线电专业,他很快便把专业与爱好联系起来,自己动手为独弦琴外接了一个喇叭,琴声就变得响亮起来。
年轻一代没多少人能像苏春发那样执着和痴迷。他心里一直有一个信念:不能让独弦琴在自己的手上失传。他在自家楼顶安装了3个高音喇叭,闲时就弹琴给全村人听,让他们别忘了京族的音乐。他家的一楼就是授琴的学堂,大门从早开到晚,只要有人愿意学,他随时倾囊相授,从不收取费用,还自掏腰包买教材、音响和其他设备。1994年以来,苏春发已免费培训了200多名当地的学生,还有多名区外学生。
苏春发还有一个爱好,闲时喜欢自己动手制作独弦琴,多年来,他亲手制作了近500把独弦琴,都无偿地送给学生做乐器,或送给客人做纪念。他觉得,送出去的这些琴总有人会记得,总有人会拿起来拨弄一下,这样,独弦琴就不会失传。
音乐教师:让古老乐器焕发新生
“这是什么琴?声音真好听!”在宝钢舞台看过天琴演奏的游客都对这古老的乐器感到好奇。不光是声音优美,天琴演奏的表演形式也非常独特,充满想象力:一群身穿黑衣的壮族女子微微俯身,将一串铃铛系在脚上,脚踝轻轻晃动,响起清脆的铃声,同时手上拨动天琴的琴弦,嘴里唱出美妙的歌曲。难怪天琴演奏被誉为“天、地、人”的完美结合。
这些壮族女子的老师是一位名叫韩醒的弹拨乐教师。他告诉记者,天琴是古代壮族巫师在作法时弹唱用的一种法器,壮语叫做“鼎叮”。清朝光绪九年修撰的《宁明州志》有这样的记载:“女巫,俗名魓婆……以交鬼神为名,以‘匏’为乐器,状如胡琴,其名曰‘鼎’……”文中之“鼎”即是天琴。然而,古书中记载的天琴却不是今天的模样。最早的天琴琴头和琴杆分为三节,只有两根琴弦,音域范围不够广,难以适应现代的舞台表演。2003年,韩醒与广西著名音乐人范西姆、梁绍武、农峰一道去龙州进行天琴的挖掘整理工作,对天琴的结构和演奏技巧进行了改良。
改良后的天琴从两根弦变为了三根弦,琴杆由三节改为一节贯通,音域扩展到四个八度,从只能弹唱一声部变成了在一、二、三声部间游刃有余,由此打造出来的“龙州天琴女子弹唱组合”和“天琴娃娃组合”一路弹唱,走出广西,唱响全国。
来源:南国早报 编辑:冯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