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坪山新区沙湖社区,织网工程从“一站式”的全服务模式窗口开始。记者在沙湖社区看到,透过大数据平台,民政、计生、就业等居民最需要、办理最多的43项服务事项,可以“一窗式”办理。24小时提供各类自助服务的终端机,则相当于居民办事的综合受理窗口,同时也减轻了政府的负担。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创新社会治理体制。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对海量信息进行采集、存储、分析、整合、控制的大数据,对于降低经济社会运行成本、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既是中国改革试验田,又有着庞大规模流动人口的深圳,借助科技力量推进社会管理服务智慧化,在坪山新区试点基础上,在全市铺开“织网工程”建设。
不只是引领改革风气之先的深圳,佛山、成都、温州等中国多地亦希望借大数据之力,变革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模式。
广东佛山南海于去年5月挂牌成立数据统筹局,通过数据统筹为支撑,推进社会网格化管理以及行政审批改革。比如,通过电子地图库,呈现出当地某一设定区域的企业、人口、重点防控人员、特殊服务对象等,使社会管理更加精细、便捷、可视。
浙江温州在中国率先建立综治“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借助移动智能终端、服务热线等,采集囊括人口及场所等基础信息、重点人及特殊事等关键信息、民众反映的问题。成都市温江区涌泉街道则建立了以居住地为单元的数字化管理创新模式。
诸如深圳坪山新区此类探路改革的地区,利用大数据平台的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实践,让当地民众和企业尝到了甜头,除了事件办结率显著提高,网上办事的公开、透明特点,也可有效避免政府部门相互推诿,并最大限度地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深圳坪山新区社工委副主任陈舒婧透露,截至去年11月,坪山新区50人以上劳资纠纷案件同比减少了约75%。
另一方面,大数据平台汇聚了大量企业信息、个人信息,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显得尤为重要。深圳坪山新区社工委副主任孙艳琼称,坪山新区社会综合信息平台按照中国公安部一级信息安全标准打造,在商业开发方面也秉承审慎稳妥的态度。
中国学者唐胜宏指出,大数据的收集和使用可能涉及国家信息安全和公民隐私等,需要在立法层面明确采集和使用的原则,以及制定大数据技术标准和运营规范,确保有序运用大数据技术来创新社会管理。(记者张见悦 程景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