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职院的《媒体公关》期末考试以新闻发布会形式进行。莫丽琴摄
看, 高校期末考悄悄“变脸”
广西新闻网-南国早报记者 刘琼
说到期末考试,大多数人会联想到莘莘学子在教室里面对试卷奋笔疾书。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的期末考试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越来越多元化。这不,“请选出你认为上课最积极的3位同学和翘课最多的3名同学”成了山东大学某学院刚结束的期末考试最后一道题。而南京大学中文系最近的期末考卷上出了这样一道题:“请写出老师的名字。”在我们身边,在刚刚结束的一学期,又有一些怎样特别的期末考试呢?
案例
1
刷微博微信,期末分数和粉丝数挂钩
上课在微信墙签到扫码,学习任务是刷微博、微信,期末考试成绩和粉丝数挂钩,这就是广西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媒介融合技术应用》课程。该课程为广西日报传媒集团和广西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共建课程,由一线新媒体资深从业者负责授课。
10人为一小组,用3个月时间选择运营一个微博或微信公众号。来看看同学们选择运营的类别,那可是五花八门,单是一看名字,就给人感觉“新鲜有料”:学长带你浪、亲吻高铁、七剑陪你看电影、拾上圈。
为了“增粉”,同学们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钱任性的,直接掏腰包,给粉丝抽奖,奉上名牌化妆品或百元大钞作为奖品;有经营头脑的,找看重校园市场的商家合作,让对方出钱提供礼物,回馈客户;头脑活络的,则想方设法和粉丝互动,让网友晒自己的“搭配秀”;爱动脑筋的,则苦练内功,把心思花在内容更新上。
坚持原创,拒绝转载,是学生小石所在的小组运营微博的原则。小石说,他们小组运营的是女性时尚的微博。有名组员一星期减肥1.5公斤,把自己的减肥故事以长微博的形式发表出来,分享了自己在饮食、运动方面的减肥心得,“增粉”效果不错。
“原来以为这种新媒体一个人经营就行,原来背后可是一个团队啊,太讲究团队合作了。”小石说,每周他们10名组员都会开选题会,总结一周微博运营的得失,策划下一周的选题内容,然后做好任务分派,少了哪个队友都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