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第七个“文化遗产日”来临之际,记者从6月8日召开的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换届大会暨“活态传承·重在落实”专家座谈会上获悉,我省确立公布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杂技与竞技等专家委员会专家名单。
据悉,近年我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5个方面的显著成效。法制、体制建设稳步推进,今年5月1日,《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正式颁布施行,使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纳入到了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非遗传承人采取动态管理模式,保证了重点项目传承人队伍呈良好的梯次状态,管理成效显著。并且理论研究成果凸显,出版了《传衍文脉》、《贵州苗族武术》、《雷山苗族医药》等书籍,启动了《山地文明的典藏·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丛书的编撰,目前,已公开发行了《水族马尾绣》等书目,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英雄史诗《亚鲁王》出版。
同时,财政保障力度不断加强,自2005年起,省级财政每年安排的“非遗”保护专项经费由原来的100万元增加到了今年的1630多万元,我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得到极大的加强。并借助生产、流通、销售等手段,带动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加广泛地进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环节,2011年底,公布命名了我省14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项目开展的同时,建立起了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习基地(传习所或展示厅)。(黄蔚)
来源:贵州日报 编辑:宁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