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正江2002年进入贵州民族大学学习之前,对苗族的传统礼仪文化还未形成清晰系统的认识。他从小生长在贵州省紫云县的麻山地区,居住在这里上百年的苗族一直很少与外界联系。
虽然杨正江从小就会说苗语,但却不能用文字记录,因此不能理解老一辈吟诵的古歌和故事中表达的深刻内涵。出于对苗族文化的好奇,他决定将此作为自己研究学习的专业,进入贵州民族大学学习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我选择这个专业是因为我热爱苗语和苗族珍贵的文化,这样可以帮助我系统地学习苗族语言”,他说道。杨正江对自己的选择从未后悔过,相反地,有了对苗语研究的专业知识,他更加热爱本土的苗族文化,并且在毕业后向更多的人教授苗语。
杨正江从2009年开始组建工作团队,由于苗文能更好地记录下苗族文化,他便亲自教团队成员学习苗文,目前他的团队成员有11人。
现在,杨正江带领的团队出版的关于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书籍还获得了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等组织的赞助,通过赞助经费等保证工作室的运作。
杨正兴老师正在教室里用标准苗语音位系统教同学们苗文。
此外,杨正江的工作团队在麻山镇当地建起了一个小教室,给那些同样对苗族文化感兴趣、想要保护并弘扬民族文化的人们义务教授苗文。
40岁的杨正兴是团队里的一名老师,他说:“我们用标准苗语音位系统来教学生,这样可以帮助他们记录下口头形式流传下来的苗族文化经典”。
紫云县的一个25岁的学生杨晓冬从今天2月开始上课,在此之前他也不能听懂苗族民歌和故事的含义。
“在这学习了苗文之后,让我明白这是我们自己民族的精神支柱,我现在想要做的就是尽我所能恢复当地人的民族文化信仰”,杨晓冬说。
据悉,今年贵州将首次招收民汉双语预科生,招收院校包括贵州民族大学、凯里学院、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共招收150人。民汉双语预科招生对象为黔南自治州、黔东南自治州、黔西南自治州、毕节市、铜仁市、镇宁自治县、关岭自治县、紫云自治县农村户籍,并且能用苗族、布依族、侗族、彝族、水族、瑶族6种民族语言中的一种流利交流的少数民族考生。
“在一年的预科学习期间,学生将会学习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的课程,之后他们可以自由选择汉语或民族语言作为自己大本本科的专业”,贵州民族大学副校长,招生办主任范允龙说。
学校希望通过招收预科班,使明年报考民汉双语专业本科学生的人数增加到现在的两倍,范允龙说,贵州民族大学从2012年起设立了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的双语专业,以此促进保护省内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英文原文详见中国日报6月23日4版http://www.eguizhou.gov.cn/2014-06/23/content_17608295.htm)
(记者 李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