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与建议
由以上不同立场、不同角度的分析可以看到,地方政府出台一个规定、一份文件容易,但要真正落实好并让公众都满意并不易。温州细则初衷是好的,但具体的每一条规定是否能起到应有的效应,是否能成为遏制公务接待顽疾的一剂良药,则需要当地政府坚定的、持之以恒的决心与敢于实践的魄力。以下诸多建议和声音,或许也值得人们思考。
浙江省社科院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杨建华认为,温州能有勇气制定如此详细的公务接待规定首先值得肯定,是政府敢于直面问题的表现。但是,光有规定还不够,关键是要让这些条文落到实处。“除了应该更加公开、让群众参与监督外,在惩罚方面也需要下狠心。温州在这方面的规定,只停留在教育、批评等层面,缺乏强制约束力,恐怕一些部门会有恃无恐。”杨建华说。“有了规定一定要执行,否则不如不出台,因为做不到反而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何文炯则认为,廉洁的公务接待并非做不到,从世界范围看,不少国家都可以成为中国的榜样。他认为,奢侈的公务接待是中国式怪胎,而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权力、资源过于集中。“下级部门想方设法款待上级部门,无非是想要三样东西,要钱、要政策、要升职,这也是接待被视为‘生产力’的原因。”何文炯说,要彻底解决公务接待困境,即要对财税体制、行政审批制度和干部任用体制三方面进行改革。
现实中,超标公务接待、奢侈公务接待的案例,屡有曝光。问题出在哪里?笔者认为,原因就在于各级官员缺少对公务接待纪律的真正敬畏之心。说白了,就是吃了就吃了,吃对“标准”的官员,没捞到好处,吃超“标准”的官员,也没有得到坏处,甚至因超“标准”吃喝,还交上“好吃”的上司,给自己日后的升迁埋下了伏笔。所以说,我们最需要的不仅仅是公务接待禁止野生黄鱼、鲍鱼、鱼翅、辽参,茅台、五粮液、各类进口酒,还有高档香烟上桌,还应该考虑把公务接待的规范上升到法律法规的层面......真正布下“地雷阵”,拉上带电的“警戒线”,要让吃对“标准”的官员有好处,让吃超“标准”的官员没“出路”。
在温州的有关公务接待禁令中,引人关注的正是“工作餐每人每顿不超过60元”的规定。公务接待围绕每人每餐的费用标准做文章,才是正解,才是釜底抽薪之举。把钱管住了,什么鱼翅、拉菲、虫草,全都管住了,可谓一了百了。原因很简单,用公款他吃不起,超出部分得自掏腰包。一些发达国家公务接待常常是“面有菜色”和“面有难色”,原因就是管住了钱,不能超标准,稍贵点的东西是吃不起的。如果公务接待上不封顶,却只封住鱼翅、茅台之类的具体项目,显然是使错了力道,每年巨额的公款吃喝费用就很难降下来。
把原因完全归咎到鱼翅茅台等惹的祸是有失公允的。除了规范公吃,不能忽视公务接待中的“礼”节。一些官员吃了还要“拿”、“要”,即使鱼翅茅台等不上桌,公务接待费同样难以真正走低。......当前,类似的“硬杠杠”可谓满天飞,如一些地方对公务接待“限桌”、“限价”、限“娱乐”、限住高档宾馆等。尽管“尺子”不一,但衡量的标准是相同的,就是能不能做到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能不能把这些“硬杠杠”变成碰不得的“高压线”,能不能让“线”带电,碰上了就要触电!
为了避免出现政策与执行“两张皮”的现象,就必须完善监督、强化管理。而最好的监督者是公众。公务接待要将最要害的“内容”公开,比如谁吃了“工作餐”、为何吃“工作餐”、上了几道菜、喝了几瓶酒等,一一详细列出,且在官方网站上公示,接受公众的监督。财务人员要“对账”,不允许表面一套、背后一套。有疑问要及时释疑,有问题要及时查办。如此,“工作餐”才会变得公开、透明,才不至于被“黑箱操作”,政策初衷才能真正实现。
来源:新华时政 编辑:许银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