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寺位于洛阳城东约12公里处,始建于公元68年,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由官办创建的第一座寺院,被佛教界尊称为“释源”和“祖庭”,是中国伽蓝之首。
据记载,东汉永平七年,汉明帝刘庄夜梦金人自西方而来,在殿庭飞绕。第二天,汉明帝就派大臣出使西域,拜求佛经、佛法,途中遇到印度高僧摄摩腾、竺法兰,诚恳邀请二位高僧赴中国弘法,并用白马驮载佛经、佛像同返洛阳。公元68年,汉明帝敕令在洛阳兴建僧院,为纪念白马驮经之功,取名“白马寺”。
白马寺在佛教历史上有重要地位,有“祖庭十古”之说:中国第一座古刹——白马寺、中国第一座舍利塔——齐云塔、第一次去“西天取经”的朱士行始于白马寺、最早来华的印度高僧禅居于白马寺、最早传入的梵文佛经《贝叶经》收藏于白马寺、最早的译经道场在白马寺的清凉台、第一本汉文佛经《四十二章经》是在白马寺译出、第一本汉文戒律《僧祗戒心》始译于白马寺,并最早在洛阳立坛传戒、第一场佛道之争发生于白马寺、第一个汉人和尚朱士行受戒于白马寺。
现存白马寺总面积约200余亩。寺内的主要建筑,都分布在由南向北的中轴线上。前后有五座大殿,依次为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毗卢阁,东西两侧分别有钟鼓楼、斋堂、客堂、禅堂、藏经阁、法宝阁等附属建筑,左右对称,布局规整。泰式佛殿以及在建的印度风格佛殿分布在寺院西侧。
齐云塔院位于白马寺山门外东南约200米处。齐云塔初建于公元69年,是中国最古老的一座舍利塔。1990年齐云塔院被辟为河南省第一座比丘尼道场。
白马寺典藏文物众多,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供奉在大雄殿的三主佛、二天将、十八罗汉以及供奉在天王殿的弥勒佛,共计二十四尊,三主佛、二天将、十八罗汉是元代“夹干漆”造像,为传世极稀的文物瑰宝,国内已非常罕见。其中十八罗汉为国内仅存的一套,是白马寺的镇寺之宝。
近几年,随着洛阳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洛阳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旅游城市,到白马寺旅游和参访的游客香客与日俱增,寺院收入不断增加。在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帮助下,寺院先后向东、西、北进行了扩建,寺院总面积达740余亩。同时寺院委托相关规划设计部门对其进行了设计和规划,目前各项工作正在积极推进当中。
编辑:宁波 董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