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大运河沿线重要的粮仓遗址,位于洛阳的隋朝回洛仓遗址经新一轮考古发掘,其全貌已“浮出”地面。约等于50个足球场面积的仓城揭开了有关这个隋朝国家粮仓的仓窖制作和真实规模等诸多谜团。
回洛仓建于隋炀帝迁都洛阳以后,地处隋唐洛阳城北,是当时供应洛阳城的国家级粮仓。
据史书记载,回洛仓的粮食到了唐贞观年间还没吃完,依然可以食用,因此回洛仓仓窖的制作工艺一直令外界着迷。通过此次发掘,考古人员初步揭开了其建造之谜:仓窖修建初期,先在生土上挖一个外直径16至17米、内直径10至12米,宽约3米、深1.5至2米的环形基槽,在基槽内进行夯打,形成坚实的仓窖口,以防止渗水、坍塌;随后,将内层中土层挖去,挖一个深10米左右,口略大于底的缸形仓窖,仓窖挖成后,用火烧烤仓窖壁面、涂抹一层青膏泥,最后铺设一层木板、木板上铺一层席,最后才将成了每个储粮约50万斤的大仓窖。
据洛阳市文物考古院的新一轮考古发掘,“浮出”地面的整个隋朝回洛仓城东西长1000米、南北宽355米,相当于50个国际标准的足球场;其内,内径10米的仓窖,东西成行、南北成列,约有700座,气势恢宏。
整个仓城由仓窖区、管理区、道路和漕渠等几部分构成。其中,管理区位于仓城南侧,仓城内有东西、南北方向道路各一条。两条漕渠分别位于仓城西侧和仓城南侧。
回洛仓城“浮出”地面,也让关于仓城的真实仓窖数量得到了初步确认。据《资治通鉴》和《文献通考》记载,洛阳回洛仓城内的仓窖数量分别为300和3300个。而此次最新的考古发现,整个仓城的仓窖约有700座,目前已钻探出220座。
回洛仓城遗址位于隋唐洛阳城外的东北部,今洛阳市瀍河区瀍河乡小李村、马坡村以西,310国道从中横穿。回洛仓遗址的发掘可为研究隋唐时期大型官仓的仓储制度及粮食储藏保管等,提供可贵的实物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