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继续增产潜力如何
化肥农药应提高利用效率
新华社北京7月7日电夏日炎炎,带着农民辛勤的汗水,沉甸甸的新麦颗粒归仓。目前,我国夏粮实现“十连丰”已成定局。在自然灾害越来越频发背景下,夏粮如何实现多年丰收?高起点上,未来增产潜力还有多少?如何破解农业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粮食连年丰收为何进口依然增加?近日,农业领域多位专家就上述问题接受新华社记者独家专访。
粮食继续增产潜力如何
“过去五年,夏粮主产区不是连续干旱就是收获期间雨水多,涝灾多。取得十连丰得益于政策支持和科技进步。”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韩一军说。
他表示,多年来,国家围绕粮食生产实施“四补贴”,实行最低收购价,从2006年开始,小麦和水稻最低收购价连续提高70%以上,促进了农民生产粮食的积极性。同时,通过研发优良品种,改进栽培技术,加强病虫害防控,加快农机发展,对十连丰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
“2003年至今,全国小麦增产幅度70%来自于单产。”韩一军指出,未来我国粮食增产还有一定空间。其中,玉米增产潜力最大,目前我国玉米单产刚超美国单产的一半;小麦生产处于世界中高水平,水稻种植处于世界领先水平,通过农业技术集成创新、品种研发、适度规模化生产,还有增产潜力。
联合国粮农组织驻中国代表处助理代表张忠军表示,中国未来粮食增产潜力很大。一方面,水利等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约有一半“望天田”;另一方面,还有很多中低产田,通过改善条件,可提高产量。通过规模化种植,应用现代栽培方式,都可提高单产,深入挖掘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