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最美儿医人”宋春兰团队
近几年,当“最美”成为风靡一时的流行语,频频出现在各大媒体时,无形中成为了一股感动中国的新力量。“最美妈妈”、“最美司机”…的印象在我们脑海中数次定格。其实,在我们儿童医院也有很多“最美儿医人”,她们挥洒着青春,用自己的无私奉献诠释了,“最美”不仅是一个瞬间,更是一份坚守。
在奉献中兑现“美”的承诺
“今天病房有几个手足口?”“18个。”5月4号一早,郑州市儿童医院重症监护室主任宋春兰就在科室询问着病人数量。今年四月以来,手足口病来势凶猛,为了符合传染病管理要求,保证每一个病人都能得到有效救治,早在月初,她就和护士长景钰把东三街院区重症监护室一楼开窗通风,清理卫生。果然,没过多久,被送到监护室的重症手足口患儿逐渐多了起来,科室一分为二,分为一楼和三楼两个病区。
宋春兰介绍,病人越来越多,但科室一直都是8名医生,并没有增加人手,其中有几位还是轮转医生,资历尚浅。很多时候大家在楼上处理完外科送来的患儿,又得赶紧跑到楼下救治重症手足口患儿,早上8点上班晚上8点下班几乎是家常便饭,一天下来,没人记得楼上楼下跑了多少趟。“有一天我看到有位护士晚上8点下班,结果到凌晨一点还没走。”宋春兰说。
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宋春兰不敢有一丝放松。她每天早上7点半到医院,先到一楼监护室查房,8点再上三楼监护室查房,根据病人的病情随时对两个楼层的医生动态调整。她说:“你是这个团队的领头人,你不带头往前冲,让谁去冲啊?”为此,她还给自己和护士长景钰立下了规矩:只要有重病人,主任和护士长必须随时在现场!
监护室常被人称为生死之门,被送进监护室的孩子生命垂危,然而面对复杂多变的工作,宋春兰的心里还是很有底气的。因为早在2009年5月,那场在河南多地区爆发的手足口病,让宋春兰早已习惯了“公共卫生事件”。当年,作为河南省手足口病的主要救治单位,郑州市儿童医院迅速成立了手足口监护室,正在PICU工作的宋春兰临危受命,被抽调到手足口监护室,投入到危重患儿的救治工作。宋春兰回忆说:“那时候国内对于手足口病的治疗几乎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我们只能一边积极救治,一边讨论总结,刚开始的时候压力特别大。”面对困难,宋春兰没有犹豫,更没有胆怯,在经历了数不清的日日夜夜,宋春兰和她的医护团队顽强的战胜了手足口疾病,积累了大量宝贵的治疗经验。疫情结束后,郑州市儿童医院手足口监护室的患儿没有出现一例死亡病例。
在奋进中书写“美”的含义
做为河南省内分科最细的儿童专科医院,2014年,郑州市儿童医院成功进军“三甲”,同年9月郑州市儿童医院东区医院盛大开诊。当时,部分科室需要重新调整,宋春兰所在的内科监护二区被更改为东三街院区综合重症监护室,也就是说,科室不仅要收治急诊、呼吸、普内科的危重症病人,还要收治普外科术前、术后的危重病人。这次调整让PICU出身的宋春兰有点背后发凉,尽管之前医生们都进行过培训,但是“书到用时方恨少”,还有很多知识需要强化和学习。宋春兰回忆说:“有时候,外科病人一天来四五个,病种非常多样,刚开始接的时候心里挺没底的。”由于工作强度大,派人去外科监护室学习几乎不可能,大家只能自发学习,互相讨论。于是,很多人下班以后就泡在科室,抱着书本,讨论着“呼吸道病人术后管理”…那一个个不眠的夜晚,没有人抱怨,大家都提着一股劲……
在辛劳中坚守 “美”的情操
“中原大地,美丽绿城,我们是骄傲的儿医人…”,在东三街院区重症监护室的走廊上,时不时就能听见医护人员哼唱着郑州市儿童医院院歌。宋春兰特别喜欢唱院歌,她说,院歌的旋律大气磅礴,歌词充满了正能量,现在,科室的年轻人不断增多,她们刚参加工作,做起事情扭扭捏捏,不自信,也缺乏凝聚力,所以每周科务会的时候,她就组织大家学唱院歌,一是弘扬医院文化,科室文化,另外还能让大家相互了解,增进友谊。
“一开始,有些人不好意思开口,或者唱歌跑调,我就让她们把歌曲保存到手机上,多听,多练,一定要让新人热爱医院,有自豪感。”宋春兰说。开科务会的时候,她要求大家每个人都站起来单独演唱,谁唱得好,她每周还自掏腰包拿出一百快钱做为奖金。好家伙,一个多月下来,大家不仅变得自信大方了,团队的凝聚力也更强了。“大家这种精气神对于我们监护室的工作有很大帮助。”她说道。
在平凡中彰显“美”的价值
“工作要用心做,得对得起自己。我们就是想救死扶伤,就是想一心去救治。看到患儿家长高兴,感受到她们喜悦的心情比什么都开心。” 宋春兰说道。
“最美”不仅仅是一个瞬间,更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的团体。她们创造了儿童医院最美的医护环境,最美的人文服务,最美的医者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