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观天下 知中国

河南三门峡着力打造“动态”博物馆

2012-06-01 10:23:16 来源:中国日报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河南三门峡着力打造“动态”博物馆
十一届“网上看河南”网络记者走进虢国博物馆。 向明超摄

河南三门峡着力打造“动态”博物馆

一届“网上看河南”网络记者走进仰韶文化博物馆。 向明超 摄

河南三门峡着力打造“动态”博物馆

仰韶文化博物馆出土的文物。 向明超 摄

在黄河中游豫晋陕三省交界的河南三门峡市,有座会“动”的博物馆——虢国博物馆。它近守黄河,南倚崤函,东拥中原大地,北眺晋中平原,西望古都长安,是依托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一西周虢国墓地遗址而建立的一座专题性博物馆,集文物陈列、遗址展示、园林景观为一身,著名的“假虞灭虢”、“唇亡齿寒”等皆出于此,“郭(虢)”、“焦”两姓的主要发祥地。它于2001年建成开放,建筑面积达6000多平方米,对外开放5个基本展览,外加模拟考古钻探发掘体验和虢国雕塑等2个大型游客互动展区。2002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并通过了ISO14001国际环境管理体系认证,2003年又荣获第五届“全国博物馆十大精品陈列”荣誉称号。它内含的虢国墓地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唯一一处规模宏大、等级齐全、排列有序、保存完好的西周、春秋时期大型邦国公墓,总面积32.45万平方米,发现至今,已探明各类遗址800余处,出土文物3万余件。尤其是90年代发掘的虢季、虢仲两座国君大墓,因出土文物数量多、价值高和墓主人级别高,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又入选“20世纪河南10项、中国100项考古大发现”。在其内部发现的玉茎铜芯铁剑,成为我国截止目前考古发现的、时代最早的一件人工冶铁实物,将我国开始人工冶铁的时间向前提了至少两个世纪,博得了“中华第一剑”的美誉;时代最早、形制最为完备的缀玉面罩,是金缕玉衣的雏形。近年来,虢国文物已先后参加了在日本举办“中国国宝展”,在意大利举办的“丝路遗宝展”,在南非、突尼斯举办的“华夏瑰宝展”,在日本举办的“华夏文明之源——河南文物珍宝展”,其材质之优良、造型之精美、纹饰之华丽、工艺之高超博得了外国游客的高度赞誉。

2006年以来,为充实展览内容,丰富游客文化生活,虢国博物馆在已有“静”态文物陈列展示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文化资源,打造了一批“动”态文化旅游项目,实现了游客与虢国文化的良性互动,提高了游客对虢国文化的认同度。

体验考古艰辛 激起发现兴趣 “大家快来看啊,我发现这里的土不大一样”,这是游客柳江波(化名)小朋友在模拟钻探过程中呼唤伙伴的声音。2008年,为使游客能够亲身体验考古勘探发掘的工作氛围和浓厚兴趣,虢国博物馆投资50余万元,开始兴建模拟考古展区。该展区包括模拟钻探和模拟发掘两大部分。其中模拟钻探部分体现在钻探技术展示和体验区,展示区主要展示文物钻探过程中的布孔、钻探、画线、绘制图纸等科学程序;体验区主要让观众操作,讲解洛阳铲的发明,如怎样从盗墓工具发展到考古工具,参观大小不一的钻探工具,如何使用洛阳铲,如何了解死土(生土)与活土(五花土)的区别,如何辨别地下考古迹象等。模拟发掘部分则由车马坑遗址模拟发掘、古墓葬模拟发掘两个区组成,主要是与观众互动,由专业人员指导游客如何发掘车马坑和古墓葬遗址等。目前,模拟钻探部分已建成对外开放,年均接待游客1万余人,受到了游客的一致好评,激发了游客的浓厚兴趣。模拟发掘部分正在紧张建设。

敲响厚重古钟 倾听悠远韵律 编钟作为一种打击乐器,在虢国时期非常盛行。它用青铜铸成,由大小不同的扁圆钟按照音调高低的次序排列起来,悬挂在一个巨大的钟架上,用丁字形的木锤和长形的棒分别敲打铜钟,能发出不同的乐音,奏出美妙的旋律。

2011年,为倾听虢人悦耳的乐声,体会文明古国的厚重,虢国博物馆投入30余万元,对《虢君觅踪》展厅进行重新设计布展,复制展出了虢季墓出土的8件编钟、7件列鼎和其他青铜礼器4件。其中,虢季编钟采用悬挂式陈列,其他鼎簋鬲则采用半封闭式展柜陈列,游客不仅可动手敲击器物,倾听其悦耳的声音,也可触摸展品,亲自感受青铜器的质地和文化。

尝试取火方法 体会古人伟大 “钻木取火、燧石打火”已被人熟知,“太阳灶”当前已有所普及。但是,你可知道,早在虢国时期,人民就已经利用“太阳灶”的工作原理发明了阳燧,颉取天火,低碳生活。为使更多的人们透过阳燧看到远古时期人们征服自然、攀登科学高峰的精神,让更多的人们了解虢国人的发明创造,了解三门峡的厚重历史文化内涵,2003年冬,三门峡虢国博物馆与民营企业三门峡虢国文化研究所通力合作,以虢国墓地发现的两面阳燧为样本,于2006年1月成功研制了直径达1.4米的特大虢国阳燧。其主要由四部分构成,第一层为底座;第二层为重达700公斤的机械传动部分,它根据太阳在每个时间的位置,通过高压轴承传动,使阳燧围绕太阳光转动,顺利聚焦;第三层为重达320公斤的阳燧方座。方座以四隅为中轴,饰四组牛首,牛角翘立于外两侧,饰以高冠顾首龙纹。两耳为恶虎吞牛形象;第四层为重达280公斤的阳燧镜面,游客可持易燃物聚焦于镜面上燃火。

特大型阳燧的试制成功及顺利安放,不仅使虢国先民的高科技成就得以展现,让海内外游人充分体验古代先民的取火方法,而且为进一步弘扬中华文明,宣传三门峡发挥了重要作用。

参与文物制作 打造雕塑精品 2008年,为资源共享,扩大影响,推动三门峡文化产业发展,虢国博物馆同虢国文化艺术研究所协商,将其下属的“虢国雕塑”纳入虢国博物馆景区,使观众参观完博物馆后,可以再到生产区了解虢国青铜器的铸造以及虢国澄泥砚烧制流程,甚至可以参与木版年画的制作。此举不但为虢国博物馆增添了一个新的特色旅游项目,扩大了虢国博物馆景区内涵,而且延长了观众游览时间,满足了观众购买旅游纪念品的需求。

来源:中国日报网(记者 马 原 向明超)编辑:于姝楠

编辑: 于姝楠 标签:

精彩热图

揭秘美绝密军事基地51区!

揭秘林青霞的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