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观天下 知中国

黑土地彰显文化力量 非遗保护期待公众广泛参与

2012-08-31 15:10:53 来源:黑龙江日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地理位置独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厚。由于我省近年来遵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的非遗保护宗旨,建立了有效传承机制,文化的国际影响和知名度由此扩大。成就引来联合国关注。在30日召开的第二届“文化的力量”论坛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座谈会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与来自我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负责人面对面交流,传经送宝,帮助我省加大非遗保护开发力度。通过座谈,我省业内人士进一步了解联合国近期非遗保护的方向,明晰申报联合国非遗项目的程序。与此同时,我省非遗保护成果也得到展示。

非遗保护与开发中,普通人扮演什么角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北京文化项目官员卡贝丝女士认为,要注重公众教育、社区参与对非遗保护的作用。为使非遗得到确认、尊重、弘扬,就要向公众开展相关教育,制定并实施社区培训计划,并提升业内人士的非遗管理和科研能力。重要的是,不能只去利用学校教育这种传统手段,也要关注个人或社区群体的参与,并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提高其参与积极性。这样,由于公众非遗知识的增加,政府的非遗保护工作也更容易得到理解和支持。国家级非遗项目赫哲族鱼皮制作技艺传承人张琳认为,必须要吸引高素质的年轻人加入非遗保护与开发队伍。她在大学开选修课,还组织年轻人赴赫哲族生活区调研。这些都吸引了一批年轻人在她的企业创业。

社会的变迁对非遗传承带来了挑战。黑龙江省艺术研究所副所长、联合国非遗项目赫哲族伊玛堪项目负责人谭博认为,随着社会变迁,赫哲族生活逐渐失去渔猎色彩,语言环境受到破坏,只有老年人才说赫哲语,青少年甚至听不懂,伊玛堪失去了语言环境,家庭传承难以维系,社会传承又未建立。现在,能说伊玛堪片段的只有6人。伊玛堪急需抢救保护。近年来,政府给予资金支持,制定保护计划,建立4个传习所,推进伊玛堪进校园,举办学术研讨会,建赫哲文化生态保护区。这些措施的效果逐渐显现。

非遗环境如何改善?黑龙江省非遗保护专家组成员杨士清认为,要将濒临消亡的东西抢救保护下去。即使传承不下去,也要完成文字记载,尽力对下一代负责。目前,有人认为,非遗是你的,也是我的,谁用是谁的;有人认为,非遗不是你的,也不是我的,是民族的。他建议,应制定一个更细致的法规,避免或调解涉及传统文化遗产的官司。省级非遗项目桦树皮画项目传承人刘恒甫建议,政府应给非遗项目提供市场化平台,把中华文化传播出去,最终走向全世界,整合黑土地资源,开发符合当今审美标准的产品,让好的想法、产品通过这个平台走向市场、走向世界。

精彩热图

揭秘美绝密军事基地51区!

揭秘林青霞的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