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湖北城镇空间布局示意图资料来源:湖北省“十二五”规划纲要
湖北“十二五”规划编制组昨日透露,未来5年,湖北省将转移300万农村人口进城;到2015年,全省城镇化率将从2010年底的47%提高到52%以上,荆楚百姓将有一半多的人生活、工作在城镇。
根据《规划》,300万农村转移大军中,将有90万人进入特大城市和大城市,约130万人进入中小城市和县城,约有80万人进入中心镇和其他小城镇。
为打通农民的进城通道,《规划》特别提出: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快落实放宽落户条件的政策;解决农民工在城镇的就业和生活问题,在劳动报酬、子女就学、住房租购以及医疗、失业、养老等社会保障方面实现与城镇居民同等待遇,稳步推进农民工市民化。
在城镇布局上,充分发挥武汉、襄阳、宜昌“一主两副”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形成以武汉为龙头、湖北长江经济带为主轴、武汉城市圈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为两轮的“一线串珠、双轮驱动”的区域发展新格局。力争5年内,特大城市和大城市由6个增至15个左右,中小城市由40个增至50个左右,3万人口以上的建制镇由46个增至100个左右。
推进城镇化,并非“摊大饼”,而是注重城镇功能的提升,注重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壮大城镇支柱产业,加快社会事业建设,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提高城镇居民生活水平。
纵观世界大国,普遍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现象。我国也不例外,地广人多,各地区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差异显著,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基本国情。特别在改革开放之初,沿海率先发展,“东富西贫、南强北弱”的差异状态尤为突出。
就湖北而言,18.59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发展也不均衡。城乡二元结构、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生活水平差距大,犹如一道道鸿沟,制约着跨越式发展、科学发展的脚步。
如今,大国能否成为强国,大省能否成为强省,区域协调发展已是重要标志。专家们指出,区域发展不平衡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是不利的,只有尽快开发落后地区,发达地区才能拥有进一步发展的更大市场空间,整个社会经济才能可持续发展。
基于此,《规划》特别以独立篇目,着眼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和推进区域公共服务均等化,描绘了“十二五”时期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具体路径——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加速消除城乡之间的“二元墙”。
可以预见,随着规划的实施,一个城市带动农村,城乡协调互动发展的和谐局面,将在荆楚大地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