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统计局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该市完成财政收入91.1亿元,同比增长35.3%。许多人也许还没意识到,91亿元意味着什么。如果把时钟拨回到2005年,你会发现,那时株洲市一年的财政收入才41.1亿元。
半年财政收入超过5年前全年一倍多,这是一个不小的跨越。统计数据还表明,今年上半年,株洲市GDP同比增长15.1%。
在国家抑制通胀的大环境下,株洲经济“高开高走,又好又快”。有人问,株洲是怎样做到的?回答是,借力推进新型城市化,为经济发展找到了新的坚实支点。
“污染城市”换了新颜
今年6月,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出通知,要求学习湖南株洲城市管理经验,努力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几个月来,湖北的《长江日报》、《楚天都市报》等媒体,均多次报道株洲市城市建设和管理的经验,株洲成了湖北媒体的“宠儿”。同时,湖北武汉、黄石、襄阳、荆州等市多次派团到株洲,实地感受其城建经验。
从去年至今,全国已有174个地级市以上考察团(组)来到株洲考察学习。在许多人看来,一个曾被列入“全国十大污染城市”的地方,短时间里不仅城市面貌根本改观,还获得“国家卫生城市”称号,这的确不同凡响。在株洲决策者看来,抓城市建设不只是改变城市面貌,而是从战略上抓发展。市委书记陈君文多次说,现代经济就是城市经济。城市是经济的命脉、民生的支撑,也是文明的象征。抓新型城市化,就是抓转变发展方式,就是抓生态文明建设,就是抓民生改善,就是从战略上抓发展,抢占新一轮发展制高点。市委副书记、市长王群也在不同场合说,要以新型工业化促进新型城市化,走新型城市化与新型工业化协调发展之路。
作为国家“一五”、“二五”期间重点布局的老工业基地,株洲曾长时间停留在“高投入、高消耗、高增长”的粗放模式中,环保和城建欠账很多。更重要的是,由于城市环境不佳,不仅百姓生活条件差,投资者也望而却步。正是基于对发展和民生的战略思考,株洲坚定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化步伐。
从2008年开始,株洲用一年多时间,改造157条小街小巷、38条主次干道,美化1599栋建筑物,绿化提质老旧小区164个,实现24小时不间断保洁,使城市焕然一新。同时,通过开展“蓝天碧水净土静音”行动,结束了污水直排湘江的历史,空气质量良好率达到97.7%。
去年,株洲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交通管理模范城市”,并被评为“中国十大最具投资价值城市”。
洼地效应集中显现
今年7月18日,日本本田、丰田等近30家汽车整车和零部件企业的代表齐聚株洲,参加株洲2011汽车零部件企业(日资)招商洽谈会。与会客商对株洲投资环境评价很高,与株洲达成一系列合作意向。日本AITECH株式会社董事长藤田理说,株洲干净、漂亮、交通便利,他们已明确在株洲投资。
2008年以来,出于对株洲城市环境、交通优势、科技实力的青睐,北汽集团分两次投资70亿元,在株洲建立北汽南方基地。同时,株洲还与深圳大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订10万辆新能源汽车投资协议,与黄海汽车达成10万辆SUV和皮卡整车项目投资意向,与中国重汽、中联重科达成6万辆重卡项目投资意向,并吸引日本雅马哈、三菱等外企前来投资。
汽车产业投资猛增,带动株洲汽车产业迅速崛起。3至5年内,株洲将形成汽车1000亿产业集群,成为全国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研发生产基地之一,年产整车可达80万辆。
汽车业迅速发展,是株洲城市吸引力大幅提升的一个缩影。近几年来,随着株洲城市美誉度直线上升,世博会、中博会、港洽周频繁闪动着株洲的身影,其投资洼地效应正在持续放大。去年,该市到位外资4亿美元、内资125亿元,招商引资增幅居全省前茅,被评为全省利用外资工作先进单位、内联引资工作先进单位和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加工贸易工作先进单位。
今年1至6月,株洲市招商引资势头不减,共签约145个项目,其中投资过亿元项目94个、过50亿元6个,合同引资总额达1361亿元。同时,全市有105个项目开工,实际到位内资91.8亿元,同比增长53.7%,增幅居全省第一。投资项目涉及汽车、航空、轨道交通、冶炼、风电、煤机装备制造、电力电子、酒店等众多领域。
顺利实现“三个转变”
今年2月25日,在全省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会议上,株洲市综合考核排名全省第二,获全省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一等奖。这是该市连续第4年在全省新型工业化评比中排名第二。
随着城市聚集力快速增强,株洲招商引资规模快速扩大,以大企业、大项目、大集群为内容的“三大”战略深入推进。“三大”战略包括该市正在实施的“5115工程”、“百亿项目”、“5大1000亿产业集群”。“5115工程”指用3至5年时间,培育5个以上年销售收入过100亿元、10个以上过50亿元的旗舰企业;“百亿项目”指正在建设的神农城、湘江风光带、华强文化基地、职教大学城等投资过100亿元的项目;“5大1000亿产业集群”指正在打造的轨道交通、汽车、航空航天、服饰、陶瓷5个年产值达到1000亿元的产业集群。
“三大”战略一打响,就显示出空前的力度。以“5115工程”为例,工程起步仅两年多,已有南车株机、株冶、电力机车研究所等3家企业年产值过100亿元,唐人神集团等4家企业年产值过50亿元。去年,相关17家企业完成总产值785亿元,较上年增长40.1%,高于全市工业增速。
在“5115”旗舰企业带动下,株洲市规模工业总产值继2009年突破1000亿元大关后,去年突破1500亿元,达到1693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从2009年400亿元增加到606亿元,增幅居全省第一。
株洲的发展并非简单的量的叠加,按照“两型”建设要求,目前该市正迅速实现“三个转变”,即从“高碳”向“低碳”、从“黑色”向“绿色”、从“制造”向“创造”转变。“十一五”期间,该市提前一年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任务,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60.8%,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两高一资”企业减少44%。
污染排放企业在减,战略性新兴产业却在大增。目前,株洲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已升至31%,高新技术产业比重达44.4%,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2%。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迅速崛起,其中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技术领先全国,应用推广也走在前列,即将建成全国第一个“电动公交城”。
新型城市化,为株洲发展找到了新的支点。事实证明,这个支点稳固而坚实,可以把株洲的发展托向更高、更远。
来源:红网 编辑:周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