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以来,我国大部分省区市出现持续高温天气,各地纷纷发文要求用人单位发放高温津贴。记者在江苏、重庆、湖南等地采访发现,由于缺乏法律规定和检查督促,不同地区、不同单位执行相关规定情况差别较大,多数国有单位防暑保障较为到位,而在农民工聚集行业则往往成空头支票。
部分国有单位:“不仅发高温津贴,还有绿豆汤和藿香正气水”
7月下旬以来,江苏各地出现了35摄氏度以上高温,在苏南地区,一些户外场所甚至达到40摄氏度以上。西南地区重庆等地也处于闷热状态,而长沙地区不仅降雨比常年减少七成,温度也早已窜至40摄氏度。
南京24路女公交司机陆璐开的是没装空调的公交车,盛夏时节,经过长时间烘烤,她几乎汗流浃背。她说:“没装空调的公交车一到夏天,驾驶座旁的温度能超过40摄氏度,像是‘桑拿车’。车队只有5辆空调车,一般让给身体不好的司机开。但是高温津贴我们按时发放。”
8月4日中午,正在南京市青石街打扫卫生的玄武区环卫所环卫工李苹告诉记者,“天气是很热,但是单位挺关心职工。”高温津贴已经发了两个月,补贴标准也从去年的160元/月提高到今年的200元/月,上个月的补贴已经打到了工资卡里。
记者在长沙毛泽东文学院附近的过街通道里,遇到一群正在躲避烈日、乘凉休息的环卫工人和园林工人。他们说,从7月初开始,长沙环卫部门和园林部门就已经给每位员工发了藿香正气水、仁丹丸、花露水、凉茶、绿豆、碘酒等防暑降温的用品,而且正式工和聘用工都有这项福利。
长沙市岳麓区园林局的工人刘新华说:“现在是在园林工作最忙的季节,越热越要浇水,不然花木枯死了怎么办?对单位的高温补贴和防暑措施还是挺满意的。”他和同事们已经收到了7月份的高温补贴,而且5至8月的施药季,每月还有150元的防毒费。
44岁的刘本红是重庆渝北区环卫所龙脊站的一名环卫工人。8月4日,刘本红像往常一样拿着大扫帚沿街清扫垃圾,约一公里的街道来回扫了十几遍。“今天天气虽然还在30摄氏度以上,但是已经算是凉快的了。这些天一直在加班,单位给我们发了板蓝根、风油精、绿豆,还有藿香正气液,37摄氏度以上就发8块钱高温补贴。”
农民工:“谁敢提呀,有活儿干就不错了”
记者采访了解到,在建筑、餐饮、快递等农民工聚集的行业,发放高温津贴普遍遭遇执行难,高温津贴成了“空头支票”。
8月6日下午,在南京市新街口德基广场的施工工地上,记者遇到了正在用板车拉建筑材料的两名工人。这两名来自江苏宿迁的农民工说:“从来没有听说过有高温津贴,公司都是按照工作天数给工人发工资。我们是木工,脚手架搭建也是我们做,每天工资是150元,没有其他收入。”
在南京市洪武北路一个写字楼外,身穿帆布制服的快递工人秦雨说,每年到了夏季,公司都会给工人发放一些饮料,但是高温津贴从来没有发过。在洪武北路另一个污水管道工程现场,几位被晒得黝黑的工人表示,每年夏天公司都会给职工发一些饮料,但是从来没发过高温费。
记者在长沙奥克斯广场、滨江新城、金麓会所三个工地采访时,所有农民工都反映没有收到高温补贴。“工头给我们发了藿香正气水、凉茶,但是没有高温补贴。”工地上一位打着赤膊、汗流浃背的农民工说,他们现在每天从早上5点到上午10点半、下午3点到晚上7点上工,晚上在活动板房里睡觉,电扇即使开到最大也会不停地流汗。
另一位农民工王云生说:“还要什么高温补贴啊,有个活儿干就不错了,你要找老板闹,恐怕就得卷铺盖走人了。我们是算点工,做一天算一天钱,除非下雨,否则都要开工,有时候晚上还得加班。”
2日下午6点半,在重庆一处工地上,阳光依然强烈。建筑工人张师傅拖着疲惫的身躯从工地出来,准备回自己租的小房间,汗湿的旧汗衫紧贴着背部。张师傅是重庆铜梁县人,已经在中铁集团某局工作了3年。“高温补贴单位每年都发,但数量不一。2009年发得比较多,一共有300多元;去年只有150元。今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发多发少只能听单位的。”张师傅说。
劳动法专家:应制定法律并加强检查
中国劳动法学研究会理事、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周长征说,我国相关部委2007年就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作场所夏季防暑降温工作的通知》,规定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高温天气下(日最高气温达到35摄氏度以上)露天工作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摄氏度以下的(不含33摄氏度),应当向劳动者支付高温津贴。但是在一些地方和单位,高温津贴这一政策陷入了执行难的困境,主要是因为没有法律的强制作用。
此外,高温津贴甚至还遇到了维权难的窘境。34岁的钱月华是宜兴一家百货超市的员工,自2008年进入超市以来一直从事室外巡查工作,月薪1500元,但超市从未支付其高温津贴。最近,钱月华提出维权,要求超市补发2008至2010年高温津贴共计1920元,而超市辩称,防暑降温费在合同中并无约定,且当年已发放实物,故拒绝支付。
对于钱月华的诉讼请求,宜兴市法院表示不予支持。因为法院判决只能以法律或者合同为准,高温津贴只是行政通知,不是法律法规,所以在一般情况下,法院都不予支持。
周长征说,我国各地几乎都有发放高温补贴的通知和规定,应将相关规定上升为法律,切实保障工人权利。而在相关规定上升为法律之前,建议首先将高温津贴与劳动合同“捆绑”,对此劳动部门应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维护劳动者的正当权益。
来源:新华网 编辑:王艳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