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贺龙元帅的故乡,这里是红军三大主力之一的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这里几乎家家都是红军的后代或亲人,这里人人能讲述先辈们浴血奋斗的故事……
驶过崎岖颠簸的乡间公路,吃力地爬上村里的“泥巴路”,经过数小时的跋涉,5日上午,记者来到湖南桑植县刘家坪乡关溪涧村时,年逾八旬的熊廷乐老人正在地里掰苞谷,脸上淌着汗。
“我在电视里见到过火车,开得好快啊。老咯,不晓得还能不能盼到坐火车的那一天。”他瘪着已掉光牙齿的嘴说道。
熊廷乐是红军烈士的遗孤,至今仍住在1956年用父亲230元抚恤金修建的木屋里,从未到过武陵山以外的地方。屋里那台老掉牙的21吋电视机,是他们家了解外面世界的唯一窗口。
捧着民政部颁发的革命烈士证书,瘦瘦的熊廷乐告诉记者,父亲熊朝福,在1930年他还在娘胎的时候,随贺龙的部队去了洪湖根据地,直到牺牲再也没回来。
几把小竹椅、一张旧竹床,除此之外,在熊廷乐黢黑简陋的家里,记者再也见不到什么像样的家具。房前的一片苞米地和一小块水稻田,是他和年过九旬的老伴以及56岁的残疾小儿子全部的口粮来源。他说:“政府每年还给360元抚恤金,日子将就着过。”
见到记者,熊廷乐的小儿子忙着从房里往门前搬小竹椅,呆呆地笑着,用衣袖擦掉椅子上的灰尘让我们坐。
翻开桑植县志,当年仅10万人口的桑植县,就有2万余人参加红军,1万多子弟血洒沙场成为烈士。参加南昌起义的桑植人,达3000余人之多。
当年“十送红军”的这片热土,如今却因交通不便,经济发展缓慢。当地干部、红军后代余晓华告诉记者:“桑植县是湖南唯一不通铁路、高速公路和国道的‘三无县’。从本县很多山村赶到最近的张家界火车站乘火车,要先在乡村公路上摇晃五六个小时。”
作为全国500个资源富县之一,桑植县铁矿储量3.5亿吨,天然气储量2000亿立方米,铝土矿达1000万吨以上,是全国三大自然“中药库”之一。除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之外,这里还有国家地质公园、八大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中国民歌之乡”等无尽的宝藏。
受交通制约,桑植人民虽然捧着“金饭碗”,却难以致富。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仅2000余元,全县有约四分之一的人口生活在相对贫困和绝对贫困水平线以下,群众对国家尽快启动铁路、高速公路建设的期待空前强烈。
距刘家坪15公里的洪家关乡,是红二方面军总指挥贺龙元帅的出生地。红军烈士贺锦斋的孙子贺建军一边晒着稻谷,一边担忧着今年的光景:“桑植县是一个交通‘死角’,洪家关栽种的几千亩柑橘品质好,但由于交通不便,外地客商不愿来采购,成堆的柑橘只能烂在地里。”
在桑植农村很多集市,记者看到各种水果、山货堆积如山,很多都是大城市里能卖高价的绿色农产品。在一处路边摊,众多妇女抱着一箱箱新鲜的猕猴桃追着记者:“一箱10元!你拿走吧。”
当年“十送红军”,今朝“一心盼路”,记者感受到革命老区人民改变贫困面貌的强烈渴望和期盼。
90多岁的老红军肖瑞林参加过土地革命、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被炮弹炸瞎双眼,全身受伤110余处,至今身上还有10余处弹片没有取出来。老人还记得1935年11月19日那天,军号声划破了傍晚的宁静,乡亲们送别红军的时刻:有的手提装满着苞谷酒的葫芦,有的送来满篮子桐叶包的糯米粑,有的塞来精心编制的布鞋。看到记者,他一把握住我们的双手说:“我当红军时,第一次在陕西看到铁路,就盼望革命胜利后能在家乡修一条铁路,那该多好!我们出生入死,为的是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早日为我们通上铁路吧!”
来源:新华网 编辑:王艳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