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飘飘)做一颗闪光的铺路石
——党员鲁海山的30年无悔养路情
在海拔4300多米的当雄公路段见到鲁海山的时候,他刚乘车13个多小时从格尔木赶回来。他中等个头,黝黑脸庞,说话时目光炯炯。
他有些口拙,或者是不太愿谈自己。我们几乎用尽了所有的提问技巧,才从他的嘴里一点点挖出他30年养路经历中的点滴片段和人生感受。
拴在电线杆上长大的“青藏二代”
鲁海山的父母是西藏第一代藏族养路工人。那时的养路工人上班时,背上背个小的,身后还要带个大的。到了工地,把小的放在地上,怕大的跑,就拴在电线杆上。1963年出生的鲁海山就这样在青藏公路边的风雨中长大。
1979年,16岁的鲁海山从职工子弟小学毕业,到中尼公路5道班当了一名临时工。“道班在海拔4500多米的深山里,几乎与世隔绝,总共只有5个人。我去的那天是5月4日,装备是一把铁锹,一个架子车。”他对工作的第一天记忆最深。
他牢记父亲“扎扎实实工作,老老实实做人”的叮嘱,每天起早摸黑步行十多公里,拉沙、清沟、填坑,苦活累活抢着干,乐于助人,工友们都很喜欢他。
同时当临时工的尼玛建才记得,有一次一位工友在凿石头时,碎末溅到了眼睛里,“为防感染,鲁海山就用自己的舌头去舔出工友眼睛里的沙子。”
此后,鲁海山当过石匠、铁匠、护路突击队队员、仓库保管员、路政执法员、路政监控站站长……2006年,他当上了青藏公路当雄段段长。
人本色始终不变
当雄公路段管养路段负责养护公路293.06公里,平均海拔4500米,地质条件复杂,养护难度很大。
走上领导岗位后,鲁海山每年仍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和工人们同吃同住同劳动。80岁的退休女工拉姆说他“虽然当了领导,但没改变工人的本色”。
每年夏季,当雄段28工区负责的羊八井石峡经常因下雨引发塌方、泥石流。每到此时,鲁海山都要在这里蹲点。
2007年8月的一天,连续大雨致当雄段19公里长的路段上发生十几处泥石流,公路严重受阻。鲁海山在现场指挥施工,疏导交通,还和工人一道清理砂石。整整三天三夜,鲁海山和工人们双脚在泥浆中泡肿了,手套磨破了一双又一双。
28工区工区长仁青说:“他和我们三天三夜没合眼。当道路疏通的时候,他和大家几乎同时躺倒在路上。”
近年来,当雄段多次进行路面铺油工程,鲁海山都和工人们一道作业。养路工人多嘠说,鲁海山头上、衣服上到处沾的是沥青,“把裤子放那里,能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