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对外部环境太过担忧
欧美经济不振对中国GDP影响有多大?
“不必对外部环境恶化太过担忧,中国经济增长动力更多来自内需。”连平说,目前出口放缓对GDP的影响有限,因为欧债危机还有救,最近G20财长会议透露出减免希腊债务、对银行注资等积极的信息,如今,爆发2008年雷曼兄弟危机的可能性不大,经济出现雪崩的可能性也不大,因此,欧美对中国出口影响的因素在变小。同时,我国这几年积极发展内需,推动进口,外贸顺差在减少。2007年我国外贸顺差占GDP的7.5%,这几年经过调整,现在下降到3.35%,这个指标说明,外部环境对我国GDP的影响在变小,越来越多的经济增长动力来自内需。
中国外贸进口的增速一直在提高。据盛来运介绍,今年以来,尤其在三季度,中国货物进口的增长速度要大于出口的增长速度,要高于3个百分点左右。一方面说明中国的经济发展内需动力还比较强,另一方面,这是中国经济对世界的复苏做出的贡献在继续增加。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尹翔硕对本报记者说,谁也说不准欧美经济是否会二次探底,若真的探底,将对我国经济和GDP产生很大影响。如果欧美经济只是放慢,对我国出口和GDP的影响也就表现为放慢。我个人认为探底的可能性小,放慢的可能性大。
欧美经济对中国GDP拉动的具体点数有多少?连平分析,从今年来看,大概货物和服务的进出口对GDP的影响可能是负的1个百分点,这种情况比2008年时好得多,当时货物和服务的进出口对GDP的拉动接近负的4个百分点,现在全球经济状况要好于那时。
政策应保持审慎平衡
外部环境不佳,内部也遇到物价上涨、小微型企业经营困难等新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尹翔硕认为,从短期看,国家应重新提高出口退税,并给予出口企业优惠的银行贷款。同时,顶住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从长期看,要调整结构,扩大内需。生产方面,要创造真正有利于企业做实业、有利于产品升级换代的环境;消费者方面,要真正提高老百姓的收入,使他们的消费能力提高。
连平建议,国家的政策应保持审慎的平衡。他认为,货币供应方面不能放松,前3季度GDP的增长是合理增速,没必要再刺激,也没必要收紧。对通胀的管理也不能放松,对流通环节的管理要落到实处,并且持续下去;要处理好供求关系,特别是农产品的供应要做好。同时,局部要做调整,比如解决好小型、微型企业的融资问题,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三农产业、水利的建设力度,对它们的信贷投放步伐应该加大。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于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