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面对创历史新高的物价水平和不断增加的通胀压力,中国百姓对个人财富的“缩水”有了空前的感受。面对徘徊不前的股市,调控重压的楼市,屡现“跑路”风波的民间借贷,个人财富究竟该投向哪里才能保值增值着实令人困扰。
股市:“前景迷茫”
12月8日,上证指数盘中触及2302点,创下自2009年4月起32个月以来最低点位;而截至12月11日,上证综指全年累计下跌超过15%。数据显示,自2009年11月中旬的两年以来,在全球25个主要指数中,沪深300、上证综指和深圳成指跌幅全都超过20%,位于跌幅榜前三位。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经济前三季度仍然保持着同比9%以上的增速,领先全球。但中国股市在2011年似乎并没有成为经济的晴雨表,反而在供需失衡、资金分流和预期恶化三重因素影响下,显得力不从心。
“想让自己的钱保值、增值,现在这个阶段放在股市上显然不是时候。”在股市中摸爬滚打了十五年的职业炒股人曹伟告诉记者,“2011年大盘势弱,个股的波动也很大,实在不是中小股民投资理财的好去处。”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徐逢贤分析认为,短期内中国股市不会有大的好转,加之外部宏观经济波动,居民对股市投资仍将持谨慎态度。“股票市场作为虚拟经济,并不是最可靠的投资工具。如果政府不采取措施完善,股市前景仍将一片迷茫。”
长期以来,老百姓依赖银行存款这种主要的保值增值手段,只能获得比较低的利息收入,并没有在中国企业的快速发展中直接受益。股市融资功能的正常发挥,能够逐步改善中国居民收入过于依赖工资的现状,也能够通过改善上市公司的行业结构帮助投资者挖掘更多更优良的投资标的,但是由于股市的高风险极其不稳定性,使得普通居民很难从中获利。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尹中立分析认为,目前居民对股票、基金、信托等的投资,仍然采取不放心的态度,增长较为缓慢。
楼市:压力、隐患重重
此前有门户网站调查结果显示,在楼市、股市低迷下,超过40%的居民投资渠道仍选择购买房产。从城市居民的回答来看,选择储蓄、基金、黄金纸黄金、股票、商业保险的比例均没有超过20%。
实际上,很多居民在解释自己为什么一心专注投资房地产时坦言:“股票变化快,心里没底。”徐逢贤认为,对于投资者而言,房地产具有稳定性,有着保值增值的作用,而金融产品变化无常,无规律可循,人们心里确实没底。
徐逢贤说,由于投资渠道狭窄,居民投资房地产成了一条自认为很保险的道路,以至于很多人把这个当作一辈子的财产在经营。但是目前国内大中城市的房地产泡沫依然相当严重,据其估计,至少有60%左右的泡沫。加之目前政府进行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房价已经出现降价拐点。
对房地产投资的观望情绪日浓。徐逢贤表示,一旦房价大幅下跌,泡沫破裂,投资者将惨遭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