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12年,中国将建成高速铁路1.3万公里,高铁客运量将呈几倍甚至几十倍地增长。这一交通运输形式上的革命性突破,将极大地缩短地理距离,打破传统的空间概念,提高国内市场的统一性,促进区域经济共同发展,推动我国硬件设施建设在下一轮全球竞争中抢占优势地位;其长远的辐射效应将深刻影响区域规划、产业结构调整和我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任务。问题是如何转变、调整?目前已形成一个共识,即在未来一个时期内,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应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驱动力,以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为两翼,带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高铁的大发展,将为这一进程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一国的产业结构和布局是由自然资源及地理条件、经济技术水平、社会政治环境和交通运输状况等多种因素在长时期内综合作用的结果。交通运输是将企业与原材料产地以及消费市场联系起来,以运输费用换取货物位移的必要条件。现代经济的发展总是首先在运输资源相对丰富的区域形成经济增长极,然后再通过各个增长极之间的交互作用带动本地区和其他地区经济的持续发展。
中国高铁将以高效便捷、安全可靠的全新运输方式对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等产生前所未有的影响,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增强产业布局灵活性
工业化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阶段,而制造业的发展又构成工业化的主要内容,因此,交通运输与制造业发展的关系无疑是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关系的主要方面。尤其在一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初期阶段,交通运输发展对制造业增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交通运输对于产业布局的影响强度随产业的不同而变化,这主要取决于运输费用在具体产业的产品成本中所占比例。一般而言,运输费用所占比重较高的产品,其产业的市场范围和经济效益将受到交通运输因素较强的约束作用,因此交通运输条件对这些产业的布局和发展至关重要。交通运输对制造业布局的影响远远大于其他产业,尤其是对于生产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原料和燃料的产业影响尤为显著,如钢铁、基础化学、建材、造纸和食品等产业。
高铁运输技术大大提升了速度和效率,相对缩短了空间距离,突破了运输时效限制,使得制造业所需要的大量劳动力需求和运输能力得以保证,增大了产业布局的灵活性。高铁带来的巨大效能将为区域依据自身存量资源特征,科学定位自身发展方向与格局,优化主导产业体系提供有力支撑。多数地区制造业面临的问题,均可借助高铁优势,通过完善主导产业体系、区别产业模式差异、挖掘潜力和优势等方面得以解决和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