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葛老的拾荒助学之路,大女儿葛桂英说,起初充满了艰辛与坎坷。首先是家人坚决反对:“年龄这么大了,身体也不是很好,再出去‘抛头露脸’拾废品不合适!”葛长江却说:“这事儿我一定要干!我拾破烂儿卖钱是为了扶贫,又不是为了自己。”军人出身的葛长江做事坚决果断,认准的事儿一定要干到底。家人反对得太厉害,他索性躺在床上不起来,3天没吃饭,最后,家人妥协了。老伴儿心疼他,跟着他早出晚归,成了他的“同盟”。儿女们也都成了他的支持者,家里有废品,都给老爸背来。家人这关过了,拾荒的过程中还有很多麻烦。一些不明真相的人不理解他,经常阻止他去拾废品,有一次还被“扣押”了。长春市朝阳区委老干部局的同志帮他想出一个好主意,给葛老做了一个胸牌,正面印着:“离休干部、老党员、老革命伤残军人——拾荒资助贫困学生”,下面印着联系电话,电话是朝阳区委老干部局的;胸牌背面的塑料袋里,装着相关证件的复印件,以备随时拿出来证明身份。“挂牌上岗”后,葛老感觉好多了。他渐渐成了小巷里的名人,街坊邻居被他感动,经常把自己家的废品分类、打捆送到他家门前。
葛老拾荒的“主阵地”是他家附近的286路公交车站点和欧亚集团汽车城百货大楼。这里人流密集,货物集中,瓶子、纸箱多。葛老一直努力和公交车司乘人员、商场工作人员搞好关系,以便拿到更多的“战利品”。他帮着司机擦公交车,帮商场打扫楼梯、卸货,他觉得只有这样,才能报答那些帮助自己的人们。人们知道他的身份后,都主动把废品送给他。
葛老有一本日记,记录着他每天的拾荒收入、经历和心得体会。他自己在奉献爱心,却满怀感恩之心,对支持帮助过他的人念念不忘。
长春市朝阳区委老干部局的朱依是葛老的兼职“勤务兵”。他说:“这些年,葛老每隔一两个月就来找我一次,把一包钱交给我,委托我代他转给受资助的学生。那一包包钱,得多少个饮料瓶子、多少废纸壳子才能换来呀!”
难以忘却的纪念
2007年9月,在一次体检时,葛老被查出患有肺癌,家人积极送他去医院治疗,先后做了6次手术,可每次他刚刚好些,就又出去拾荒,捐资助学仿佛成了他的生命支柱。
由于身患重病,拾荒收入比以往少了许多,老人急中生智,在自己家中设立了“党员带头捐款箱”,只要子女回家、亲朋落座,人人都要捐一点儿。2012年2月,葛长江病情恶化住进了医院。一群受资助的孩子在老师的陪伴下到医院看望葛爷爷。14岁的长春龙子心希望学校初一学生徐志远至今还记得当时的情景。“葛爷爷躺在病床上还惦记着我们,把我们叫他床前,说不出话,只是看着我们微笑。他还让姑姑(葛桂英)给我们每人发一个200元的红包,说开学时交书费……”说起敬爱的葛爷爷,纯真的小志远流露着无尽的思念和忧伤。
“如果我死了,拿出一部分抚恤金捐给孩子们,让我最后为他们做点儿事。告诉孩子,长大后要好好报答党和人民的养育之恩。”这是葛长江最后的嘱托。今年3月2日,葛长江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回忆起去世7个多月的父亲,葛大姐的眼泪再一次涌了出来,“直到现在我们才领悟到,老爸是靠着资助学生的精神动力与病魔抗争了好几年。”从一个人的执著,到一家人的努力,捐助贫困学生,早已成了葛老全家人的决心与行动。在葛老的感召下,大孙女葛玉也资助了好几名困难学生,还带动周围的朋友一起助学。就在今年中秋节前,她还为龙子心希望学校的孩子们送去了价值4000多元的节日礼品和学习用具。
长春市朝阳区委老干部局的干部职工多年和葛老打交道,对葛老的离去有着深深的怀念和不舍,副局长王雅秋说,“我们对葛老,不仅有对老干部的尊重,还有家人般的亲情。葛老心里只有别人,没有自己。一谈起他的身体,他就不喜欢听,他整天想着怎么帮助那些贫困孩子。”
为了传承葛老的崇高精神和博大爱心,长春市朝阳区委宣传部、朝阳区文明办于2012年3月30日倡导成立了“长江爱心助学基金”。葛老的家属从他去世的抚恤金中拿出1万元,社会各界捐了20多万元,作为启动资金。截至目前,“爱心基金”已累计达到22.11万元,帮扶困难学生154名。
夕阳无限好,为霞尚满天。当记者离开葛家时,81岁的葛大娘和女儿葛桂英一直送到大门外。分别时,满头银发的葛大娘握着记者的手说,“我们会替老伴照顾好这些贫困孩子,一定要把他们供出去,能供多久,就供多久……”朴实的话语,深沉的爱心,永远的纪念。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这是著名诗人臧克家的诗句,在此,献给令人怀念、可亲可敬的葛长江老人。(记者韩雪洁吴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