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影旧址博物馆里的影片《白毛女》展区。 毕馨月 摄
在中国电影历史长河中,曾出产过许多以人物名字命名的优秀影片,其中哪一部给您留下了深刻印象?是《董存瑞》,是《刘三姐》,还是《白毛女》?15日上午,记者来到长影旧址博物馆,恰好遇到一队来自南方的游客。跟许多普通观众想法相同,他们不仅想在“新中国电影的摇篮”长影走一遭,还期望听到电影背后的那些故事。
“董存瑞是新中国家喻户晓的英雄,是全军学习的榜样,如何选演员,对导演郭维而言是件棘手的事。”随着博物馆里文化讲解员小张的介绍,游客们恍然大悟,原来当年那个个子矮小叫张良的话剧演员,是被导演“劝服”才肯出演董存瑞的。“1955年春天,郭维导演在北京看话剧《战线南移》时,发现了北京军区话剧团的演员张良。可是张良试戏后,看到银幕上被放大几十倍的自己时,坚决请求退出剧组,觉得自己的形象不适合演这位英雄。”讲解员小张介绍说,是郭维的一句“英雄也有缺点有困惑”,才使张良毅然出演。
好演员是人物塑造成败的关键,即便是在今天,这也是戏剧界的普遍共识。电影《白毛女》的演员选择也是大费周章。当时导演王滨摆了5张“喜儿”的照片来回看,最后挑中了田华。看到游客对这个段落颇感兴趣,小张继续介绍说:“当时田华在华北军区政治部文工团当演员,而她就出生在河北农村,身上透着一股乡土气,王滨要的就是这股劲儿。的确如他所料,‘喜儿’一亮相便赢来喝彩。当年长影厂里放样片时,放映室里哭声一片。”该片公映后,观众反响热烈,全国20家影院首映的第一天,观众就多达47万余人。
如果要问为长影摘得首个“百花奖”的影片是哪部?它就是导演齐兴家口中“壮士热血映天红,航标为我冲天漏”的影片《吉鸿昌》。据说,从编剧陈立德1958年完成《吉鸿昌》电影文学剧本初稿,到《吉鸿昌》走上大银幕,整整用了17年时间。
“我们来长春,把第一站就定在长影,这里曾拍摄过许多经典影片,是令我们这代人魂牵梦萦的地方。原来寻觅无所,现在可好了,有了这么先进详实的博物馆。”今年56岁的上海游客孙宪激动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