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升级助长春工业逆势上扬
本报记者 苑 丹
20日,记者从市工信局获悉,2014年我市工业经济总产值预计达到10200亿元,同比增长8%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预计实现2400亿元,按可比价格增长8%左右,为全市经济社会稳定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去年以来,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稳增长遭遇挑战。在这种形势下,我市经济依然保持健康、平稳增长,工业发展呈现稳中有进、逆势前行态势。这与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工业转型升级不无关系。
“实际上,这些年我们一直在强调要拉‘长’补‘短’,坚持工业、服务业双拉动增长,推进城市转型升级,核心都是为了转方式、调结构。”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高广滨指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是转方式、调结构的关键所在。”市长姜治莹曾在全市经济运行分析会上强调,要加快推进经济转型绝不含糊,“保证转型成功才是战略上的成功。”
决策层对于转型升级的认识与重视,在全市工业战线迅速传导。市工信局为工业转型制定路线图:加快工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快速崛起;加快工业产品结构优化,推动产品转型升级、技术改造与科技创新;加快工业企业结构调整,推动企业规模化、规范化、可持续发展;加快特色工业园区建设,推动工业集群化、集约化、高端化发展;加快产业发展平台建设,推动新型工业服务体系标准化。
随即,一系列鼓励核心零部件项目落户的政策相继出台,一个个推进产业发展的规划和措施相继推出,长春工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重大项目是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近年来,我市每年围绕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落实的3000万元以上项目都在1000个以上,五年来工业投资平均增速超过20%,在壮大工业经济总量的同时,促进了内生增长动力的生成。
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的转型发展有目共睹。几年前,汽车核心零部件关键技术还被国外企业或外埠企业垄断。如今,这种格局正在打破。即将投产的EA211发动机项目可形成约90万台产能,将改变我市汽车产业动力总成的供给结构,提升零部件产业综合配套能力。吉林省车桥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近两年申请十余项专利技术,成为国内车桥轻量化代表企业……目前,我市汽车零部件本地配套率达到38%,本地配套协作能力不断增强,主机厂核心竞争力也随之提升。
盘点我市工业经济运行成果可以发现,结构调整的成效已经开始显现。优势产业和重点企业对经济的支撑力不断增强。数据显示,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对全市工业增长贡献率达80.4%。汽车及零部件、轨道客车及装备制造、玉米深加工、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全市工业产值九成。去年全年产值超亿元企业达到663户,比上年净增26户,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伴随转型步伐的加速,工业经济质量效益同步提升。数据显示:去年1~10月份,长春工业利润增速高于全国12.8个百分点,高于全省10.2个百分点;产值利润率高达9.2%,高于全省3.4个百分点。同时,工业用电比上年增长0.3%。随着工业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高耗能产业规模逐渐缩小,工业用电量增速和产值增速相关性逐步减小。
当然,要素保障和产销调控对于工业经济的稳定运行功不可没。市工信局对重点工业企业实行月统计、旬报告、周调度,对工业经济运行实时调控分析,为工业运行保驾护航。一系列保障机制的建立,为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和健康发展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