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随国家民委经济发展司组织的中央新闻媒体“兴边富民行动万里行”采访团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采访时获悉,这个兵团的边境团场被纳入国家“兴边富民行动”资金扶持范围3年来,通过实施特色种植养殖业、改水工程、游牧民定居工程等项目,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在拥有14个师(4个市)、175个团场、260多万人口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沿着2019公里边境线组建的边境团场占58个,总人口47.27万人。2009年,在国家民委、财政部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这些大多分布在高寒山区、戈壁荒漠地带的团场分别获得100万元的兴边富民行动补助资金,2010年增至150万元,2011年增至200万元。
3年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充分利用国家拨付的2.61亿元补助资金,带动各方配套资金近1.05亿元,建成182个投资少、见效快的项目,惠及边境团场总人口的五分之二。
其中,有1.7万人住进新房,1.3万名牧民的用电问题得以解决,4.3万人结束了饮用涝坝水的历史。同时,一批设施农业、特色林果业、农产品加工、民族传统手工艺品生产项目经营红火,边境团场逐步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走进农九师166团一连职工张旺旺家的温室大棚,记者发现,茄子秧长到两米多高,堪称“茄子树”,上面挂满黑亮的果实。“这是今年团场帮我引进的荷兰新品种,一年可以采两茬茄子,预计收入上万元。”张旺旺说。
他的同事郭玉宝今年试种了苦瓜。苦瓜套在玻璃瓶中,待长到与瓶高差不多时,当地酒厂将上门收购,制成高附加值的苦瓜酒。
这两人的发家致富源于兴边富民项目。166团利用2009年至2011年的兴边富民补助资金420多万元,加上自筹资金150万元,相继建成92座温室大棚,拓宽了职工的增收渠道。
农九师167团五连地处干旱地区,地表都是岩石,打不了井。成立50年来,连里的干部职工靠山上流下的雪水生活,里面夹着泥沙、羊粪等杂物,浑浊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