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污染企业仁慈,就是对人民不负责!”
以雷霆之势整饬化工,是因为这个曾经的“支柱产业”,已是南京的“不可承受之重”。 有关部门提供的数据信息显示,南京单位国土面积COD负荷是全省平均水平的2倍,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工业粉尘等)排放量与排放强度在副省级城市中居前三位;与欧美发达城市相比,空气中的SO2浓度高出约10倍。城市灰霾天近年更是明显增多,去年达191天,占全年总天数的52%。
化工密集还导致城市产业结构偏重,城市轻、重工业比例达17.5:82.5,带来能耗和污染双重压力。南京万元GDP综合能耗在副省级城市中排第2位,单位GDP能耗超出全省平均水平近50%。南京不产原油,但化工原料产品占全国十分之一,80%的企业是粗加工型的。
对此市民的感受尤为真切。从“南京北大门”的二桥连接线进城,空气里总有一股刺鼻的臭味。天气不好、风向偏北的时候,城北新庄一带也隐约闻到异味。因而民调显示,老百姓对南京生态环境的满意度排在省辖市倒数第一,对空气质量的不满意度达到43.2%。许多市民直言,南京要建设“人文绿都”,但目前还只是“绿化之绿”,而非“空气之绿”、“产业之绿”。
“如果GDP上去了,但老百姓不满意有啥意义?”不久前举行的市委扩大会上,杨卫泽告诫全市干部,“对污染企业仁慈,就是对人民不负责任。环境不改善,科学发展就是空话,和谐发展也就失去了前提和基础!”因此,南京整治173家化工企业,只是这场环保“暴风雨”的前奏,接下来,还将排出300多家“三高两低”企业,在青奥会前完成关停整治。
南京化工产业“树大根深”,围绕数家大型石化巨头,上下游企业盘根错节,衍生和辐射行业很多,如此铁腕整治,化工产业何去何从?对此市经信委发言人蒋维胜说,相当一段时期内,化工还是南京的重要产业,但重化工业一定要控制。“我们不要粗加工的、小作坊的化工,要的是尖端的、精加工的、无污染、集群发展的化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