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很多农村留守儿童来说,中秋的团圆往往是一段伤心的回忆。与往年不同,今年的中秋节,来自社会和家庭的真情关爱,让江苏省淮安市10万留守儿童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爸爸你放心,我在老师家吃团圆饭”
“最近身体好不好?学习怎么样?”“挺好的,沈老师每天辅导我写作业。”
“我们中秋节不能回家,你要乖一点!”“爸爸你放心,我在老师家吃团圆饭!”……
这是淮安市盱眙县明祖陵小学的孙兴茹和在无锡打工的爸爸妈妈“面对面”视频通话的场景。29日中午,小茹到班主任沈笑艳家做客,不仅吃到丰盛的中秋团圆餐,还通过QQ和远在异乡的爸爸视频对话,长辈的敦敦教诲和老师的浓浓爱心让今年的中秋格外温暖。
“小茹是我班里的学生,我爱她,就像爱自己的孩子!”沈老师告诉记者,小茹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今天的团圆饭,她不仅做了红烧鱼、炖排骨,还做了肉圆汤,买了各色月饼,让孩子过个团团圆圆的中秋节。
小茹并不是少数的幸运儿。明祖陵小学共有留守儿童200余人,占学生总数的10%。为了解决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难题,当地多个部门出资在学校边建了留守儿童之家,供孩子们吃饭、住宿,并安排专门老师义务辅导功课。
明祖陵小学校长黄爱勤介绍,学校建立了留守儿童档案,老师每周安排孩子和父母打一次亲情电话,每月一次网上视频聊天,每学期鼓励孩子给家长写一封信,每年过一次集体生日,让孩子感受家的温暖。
针对节假日留守儿童无人看护问题,淮安大力兴办留守儿童之家,以现有寄宿制学校、闲置校舍、农家大院为依托,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健康向上、快乐成长的温馨家园。截至目前,全市留守儿童之家实现村级全覆盖,其中170个达到省级标准。
“妈妈回来了,月亮好像更圆啦”
对于淮安市金湖县前锋镇淮胜小学的王文婷来说,今年的中秋节特别开心。“爸爸妈妈都回来打工了,中秋节全家可以一起吃团圆饭啦!”小姑娘29日开心的告诉记者,妈妈从县城赶回来吃晚饭,买了她最爱吃的哈密瓜味月饼,爸爸也做了她爱吃的土豆烧牛肉,“妈妈回来了,中秋的月亮好像更圆啦!”
“女儿马上要考初中,综合考虑我们决定回家乡打工。”妈妈张桂兰介绍,前几年,夫妻二人都在苏南打工,女儿的学习落下不少。今年过完春节,丈夫在当地一家食品厂找到工作,她也参加了政府组织的技能培训,结业后在县城一家超市做促销员。虽然工资低一些,但开销不大,更重要的是能照顾好女儿,“伙食好了,女儿长胖好几斤,学习成绩也提高不少。”
在淮安,和张桂兰夫妇一样返乡就业的农民工越来越多。为提高返乡农民工就业技能,淮安市大力开展针对农民工的各类技能培训,并对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和技能等级证书的农民工予以奖励。2011年4月以来,全市共有1.5万余名农民工获得这项奖补资金,吸引更多农民兄弟学技能,拿证书,找工作。
“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根本途径是发展地方经济,促进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最终消除留守儿童现象。”淮安市市长曲福田表示,近年来,淮安将农民工就业创业作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农民工在就业、维权、培训、子女入学等方面享受与城镇职工同等待遇。据统计,目前在淮安工作半年以上的外地务工人员超过50万,加上本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员,全市吸收农民工就业近200万人,“农民工在淮安就业更有尊严,更有保障。”
“发展经济,要让妇女儿童先有笑脸”
“在淮安的经济社会发展中,要先让妇女儿童脸上有笑容。”淮安市委书记刘永忠在2010年中国淮阴·东方母爱文化节上的郑重承诺,已经成为当地的一项重点民生工程。针对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的现状,淮安构建一整套关爱帮扶体系,确保每一个留守儿童背后都有一双关注的眼睛。
淮安市妇联主席王向红介绍,全市多部门联动,构建关爱留守儿童“四覆盖”格局,即以家庭贫困、父母离异的留守儿童为重点,形成“个个有人关护”的全员覆盖;以离开校门、生病染疾的时段为重点,形成“时时有人关护”的全天候覆盖;以家庭、学校、社会等载体为重点,形成“处处有人关护”的全方位覆盖;以生活关照、心理疏导为重点,形成“事事有人关护”的全面覆盖,力求使每一名留守儿童安全有保、学业有教、亲情有护、困难有助。
近年来,淮安坚持把推进“留守儿童”关爱工程作为一项惠及民生、事关全局、利及长远的战略任务,全市留守儿童中没有一人因失助而辍学流浪,没有发生一起严重伤亡事故,没有出现一起重大违法犯罪案件。留守儿童与其他未成年人一样,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关爱呵护下,快乐健康生活,平安幸福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