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南京一些公立大医院先后扩建,床位数增加、手术增多、用血量增大,外地患者增多也占用了血源,这也是近来血液量更加捉襟见肘的重要原因。”孙俊分析说。
“无偿献血+自体输血”,开源需多头
血液紧张问题越来越突出,如何缓解压力?专家认为,眼睛不能仅仅盯在无偿献血上。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周幽心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献血法》第十五条明确说‘国家提倡并指导择期手术的患者自身储血’,第十六条中说‘国家鼓励临床用血新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显然,自体输血长期被忽视。”
据了解,自体输血就是病人需要输血时,输入自己预先储存的血液或失血回收的血液。自体输血的最大优点是不需检测血型和做交叉配合试验,可减少输血反应的发生,还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经血液传播疾病,至少可减少医院1/4-1/3的异体血用量,不仅有助于缓解用血紧张,还可减少患者医疗开支。
周幽心认为,通过宣传发动,稳定和扩大无偿献血者队伍的同时,还要加强“自体献血”,以开源的方式缓解用血紧张。“自体输血优点突出,技术非常成熟,在不少发达国家已占输血总量的20%-40%,在澳大利亚和美国甚至达到80%,然而,在中国却并不受欢迎。”在江苏省三甲医院术中血液回收已经开展,但数量上远远不够。
“自体输血”亟待纳入医保报销
对于自体输血在中国不受“待见”,周幽心认为,主要原因是目前的医保政策中还没有把自体输血完全纳入报销范畴,患者自然不乐意;另外,异体输血出了问题主要责任在血站,自体输血出了问题医院自己扛,而且收费不合理,医院也没了积极性。
“政府应鼓励患者选择自体输血,激励医疗机构提倡自体输血。如把费用(包括耗材)全部或80%以上纳入医保,还要提高自体输血医疗项目收费标准,给医院一定利润空间。”周幽心建议卫生部门今后将自体输血也纳入对三级医院的考评中,同时要规范自体输血技术和专业人员的培训,做到科学、合理、安全地开展自体储血和术中血液回收式自体输血。自体输血要强化安全意识,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完善操作规程,严格环节控制。(沈峥嵘刘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