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大道一路向前,一幅绿色的长卷铺陈逶迤开来,山体绿植茂盛,道旁绿化齐整,有轨电车、快速公交、轻轨的站点不断跳入眼帘。进入有着苏州“绿肺”之称的高新区西部生态城,会惊叹于“绿肺”上鲜明的纵横线——25公里长的太湖大堤和太湖大道。
“山隐城中,城映水中”,苏州西部生态城作为苏州生态城市建设和创新的重要平台于2009年9月启动,规划总面积约42平方公里、总投资250亿元。生态城以生态为基石,自觉试验绿色增长、低碳发展,裁剪出一套别致的“青山绿衣”。
2002年,提出太湖岸线一公里内不建工厂,退渔还耕的政策;2004年,实施太湖清淤取土工程;2005年,25公里长的太湖大堤惊喜呈现;2010年,太湖湿地公园开园;2012年,启动农村环境及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整治……西部生态城的每一步都走得精准而又超前,它坚守着“生态红线”,秉持着尊重、顺应和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珍惜着大自然慷慨的馈赠。
生态城追求的生态有着具体的指标来衡量:污水处理率达到100%,城市危险废物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绿化覆盖率超45%,区域环境空气PM2.5年均浓度不超过15微克/立方米,区域河道水质达到Ⅲ类水要求。
“一座生态城不只是对绿色建筑、再生能源等新技术的运用,还要与本地的气候、地形和环境特点等相结合,使绿色建筑具有地域性,并体现当地的风土民俗和传统文化。”西部生态城管委会负责人曹俊表示。
现阶段,旅游度假、文化创意、现代农业和绿色环保是重点发展的四大主体产业。
沿太湖大堤一路过来,一个个水闸正在悄然转变成精美的景观小品,观光小屋、一艘帆船、湖畔码头,水闸造型各异。除了发挥挡水和泄水功能外,还配套设置卫生间、小卖部、茶室、停车场等功能设施。此外,还有集餐饮、休闲、娱乐功能一体的绿色三星建筑——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将太阳能等绿色科技运用其中的马山游客中心以及露营拓展基地、房车项目、垂钓中心……渐次装点在太湖大堤这道“生态绿色长廊”上。
滨临太湖,真山真水,古吴文化、渔耕民俗,集如此要素于一身的西部生态城,生态里包含着深厚的人文资源。
西部生态休闲旅游的新地标——太湖湿地公园,在经过退渔还湿后,恢复了河流、池塘、沼泽的原生态风貌,加之丰富的湿地植被,珍稀野生动植物,是生态城在宏观生态恢复方面交出的一份满意答卷。在湿地公园,湖光山色与湿地的自然、生态、野趣交相辉映,可感受传统农家的生活、捕鱼钓蟹的闲趣、体验寓教于乐的科普活动,在这里,人文精髓与自然生态充分融合,人与自然时刻进行着深层对话。
未来几年,经过持续的退渔还耕、生态修复,太湖之畔的湿地生态群落将聚合组成“太湖大湿地”休闲旅游带。
生态唤醒健康、增色文化、助力旅游,在西部生态成,会发现旅游产业、文化创意和生态环境奇特而又恰如其分的融为一体。
镇湖的刺绣名满天下,但此前仅有刺绣这一单一元素,除慕名而来,鲜有游客。然伴随着周边生态环境的串联整合、旅游载体的逐步齐全,古色古香的绣品街、琳琅满目的中国刺绣艺术馆亦成为生态休闲旅游不容错过的一站!
生态城内还有玉雕、缂丝、宫扇及仿古青铜器等传统工艺,良好的生态环境为这些各具特色的民间艺术提供了完美的发展外部条件。加入民间艺术景群的生态休闲之旅同时也是文化体验和修学之旅游。
西部生态城里,如何定义美丽家园?低碳、绿色是关键词。
供电给家用电器的太阳能屋顶;可根据日光入射角度而捕获适量阳光的索乐图照明装置;将餐厨垃圾转变成有机肥料,用于小区绿化,且不产生污水和有害气体的垃圾处理系统……这些绿色建筑技术就在生态城中一一实现。位于生态城的中节能绿色“低碳小镇”就是这样一个即将实现的“绿色”、“微碳”、“低排放”的美梦!
“低碳小镇”坐落于太湖大道与230省道口,是生态城打造“低碳城市”的一个缩影。总投资超过30亿元,预计2015年初交付使用。
在苏州西部造就这样一座“生态绿城”是高新区探索出的一条特色鲜明的生态文明发展道路。而这座集旅游休闲、文化创意、民间艺术及高品质居住、办公于一体的低碳生态型山水新城也将出落得越来越美丽!(通讯员 徐丽丽)
实习编辑 夏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