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有自杀倾向的人,人们要做的是善意地劝解,只要能够舒缓他们的情绪,他们就极有可能重建生存下去的希望。资料图
12月7日,大连一位男子在家割喉自杀,所幸,被家人及时发现送医,经过医生的抢救转危为安。而记者了解到,有的自杀者,曾经在此前有过情绪流露,有的人在自杀前有过求助行为。如何对自杀者进行有效的心理援助?昨天,记者在来到了设立在大连市心理医院的大连市心理援助热线84689595,从去年7月开通至今,这个公益性质的心理援助热线共接到1000多人次的来访电话,有6位来访电话提到了自己的自杀意向,有一位正在实施自杀行为的人,最终放弃了自杀的念头。能打求助电话的
“多数还不想死”
接到的热线电话,最紧急的情况就是对方正在实施自杀中。10月初,一位年轻男子打电话说,自己不想活了,已经打开了煤气,关上窗户,正坐在椅子上等死。电话是心理援助热线负责人许俊亭医生接的,他握着话筒的手一紧,男子的情绪中充满了悲观绝望,他一边跟对方交流,一边想着用什么办法让男子冷静下来。
从经验来看,能打来求助电话的,往往有求生的本能,还是不想死。许俊亭开始尝试着用放松练习让男子舒缓情绪,“深呼吸,闭上眼睛,把后背靠在椅背上,感受后背靠下去的踏实感,对,然后放松……”十多分钟后,男子的情绪渐渐稳定下来。许俊亭说,“你能打电话求助,还是想活下来,想得到我们帮助,那我们采取点行动,做一些改变。”听医生这么说,男子有所感触,愣了一段时间,没怎么说话。过了一会,许俊亭医生接着说,“那现在我们把煤气关了。”男子也同意把煤气关掉。煤气一关,许俊亭的心终于放下来。
男子是因与女友分手备受打击而产生了轻生的念头。接下来的交流又进行了半个多小时。不过,一次完整的自杀行为的心理干预和支持并没有结束。一般情况下,在来访者首次来电后,心理援助热线还会有三次随访,分别是24小时内、一周内和一个月内。工作人员也会根据不同情况的咨询者,安排不同的随访次数。
心理援助热线
最主要的功能就是自杀干预
大连市心理援助热线是经卫生部批准的26家心理援助热线项目之一。目前,自杀已上升为中国人群死因的第5位,是15~34岁的年轻人群的第一大死因。中国每年约有28.7万人自杀,200万人自杀未遂。热线的主要的职能是心理急救,也就是自杀干预。在每周的5个工作日的上午8时至下午4时30分,全天都有专业的心理工作者接听。记者在来电记录上发现,最近几天每天都有求助电话,多时十余个,少时三四个。
在已经接到的1000多人次的电话中,有自杀想法的也就六七个,大多数人是有情绪焦虑,需要得到专业的心理帮助,咨询的话题涉及婚姻家庭、子女教育、健康方面、疾病方面、性心理方面、恋爱、工作压力等。心理援助热线电话多在下午尤其是下班点儿打来,而且女性居多。
医生表示,与国外不同,中国女性自杀死亡率高于男性,冲动自杀占多数。情侣之间骤然分手,一时之间不能接受,容易产生以自杀相要挟的念头;还有家里孩子不上学,处于叛逆期的孩子不能够与家人良好沟通,亲子关系问题也是刺激自杀的常见因素。正在经历着慢性应激事件,例如夫妻关系不和,家庭矛盾,老人赡养问题,子女教育问题,性心理问题,恋爱婚姻问题,工作压力问题,疾病问题,出现心理问题的人也会产生自杀的倾向。据不完全统计,产生自杀念头的群体里面,有70%的人是冲动性自杀。经过劝导,舒缓情绪,稳定心神,重拾信心,就可以再建生活希望。
有人想自杀
旁观者到底该怎么做?
不久前,四川一名微博上直播自杀的19岁男孩,不少网友围观,甚至用了激将法“去死吧”,结果男孩真的自杀了。之后,网友“dys街西三委”改掉了自己的微博用户名,并更换了头像,因为他当天就是其中一个围观者,还写下了怀疑对方“直播自杀”动机的评论。“虽然我和他不认识,但是我觉得好像自己见死不救,甚至是在他自杀的路上推了一把。”医生表示,遇到网上“直播自杀”这样的事情,我们首先要做的不是在网上关注、转发、评论,也不是去辨别或质疑真假,而是在现实世界报警或向相关机构求助。而后,在网上对当事人表达“关心”,尽量缓和事主的情绪并拖延时间。
生活中,有焦虑抑郁情绪的人,不占少数。当我们发现家人、朋友处于抑郁情绪中,甚至有自杀倾向时,我们该如何给予帮助?在这次采访中,记者有切身的体会,这时候,真的需要专业人士来帮忙。医生表示,打心理援助热线,本人的意愿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没有办法强迫他们打电话,但我们可以这样把信息传递给他们,“我知道一个热线电话,也许对你的焦虑情绪有帮助,你可以尝试一下。”如果他想,他就会求助。
陈中颖 记者青竹
提醒
心理危机
症状提示
1.经常处于痛苦、抑郁、无望、愤怒中
2.持续不断地悲伤或者焦虑,常常流泪
3.注意力不集中、成绩下降、经常缺勤
4.孤僻、人际交往明显减少
5.无故生气或与人敌对
6.酒精或毒品使用量增加
7.行为紊乱或古怪
8.睡眠差、食欲下降、体重明显增减
9.过度疲劳,体质下降
10.出现自伤或自杀观念或行为
11.言语内容中经常透露出自杀的倾向,如“我会离开很长一段时间……”
知识点
厌世情绪
当心传染
在有关自杀的研究中,自杀的传染性是一个受重视的现象。不少研究都介绍过因影视、广播等媒体详尽报道一些自杀事件,使社会上自杀或企图自杀者增加的事实。日本一位走红女演星跳楼自杀,此后几个月中,连续不断出现采用类似方式自杀的事件,其中女学生居多;筑波大学发生过一男性教师从理工大楼7层跳楼自杀,一年中在同一地方先后以同样的方式自杀3人。
自杀的模仿性现象及潜意识引导确实存在。对1973年~1979年美国电视报道自杀事件的研究报告指出,电视报道自杀事件确能导致青少年自杀率上升,越多媒体报道,内容越详尽,则引致自杀率上升幅度也越大。青少年女性自杀率上升约13%,男性上升5%。
学者们认为最容易引发模仿性自杀的新闻报道有以下特征:详细报道自杀方法;对自杀而引致的身体伤残很少提及;忽略了自杀者生前长期有心理不健康的问题;将引发自杀的原因简单化;自杀者知名度高,社会影响大;使人误认为自杀会带来好处等。为减低自杀的传染,学者们强调传媒在报道自杀事件时应持谨慎态度,应尽量指出自杀者实际有很多其他可以选择的途径,自杀不是唯一出路,以尽量减少那些有自杀意向的人认为自杀是一种正确处理困难的方法、是可以理解的选择。文/白凤
数据
世卫组织2014年最新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约12万人死于自杀。此前,这个数据一度超过25万人/年。
中国自杀者还有以下特点:农村自杀率明显高于城市,女性多于男性;58%的自杀者为服用农药或鼠药,75%的死者家中存放有上述毒药,62%的自杀者曾寻求医疗帮助;27%的自杀死亡者曾有自杀未遂史,其亲朋好友中47%曾出现过自杀行为;65%的自杀死亡者曾患有各种精神障碍性疾病,但接受过精神科医生诊治的不到10%。
抑郁症目前已成为世界第四大疾病,2020年将成为影响人类的第二大疾病,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全球抑郁症患者超过3.5亿,发病率在4.1%~4.7%之间,而我国的发病率高于这个数字的上限,为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