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铁岭市农机局将农机购置补贴纳入全市农机改革发展的重点工作,确定以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为主导,以“补重点、补关键、补短板”为突破口,积极创新农机购置补贴方式。
一、创新方式,强化惠农
第一,下移补贴审批窗口,方便农户购机。为了保障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安全有效落实,方便农民办理补贴手续,我市积极推进农机购置补贴操作通过乡镇公共行政服务中心办理的试点工作,把以往县级农机主管部门、财政局办理的农机购置补贴操作业务下放到乡(镇)公共行政服务中心办理。农民购置补贴农机具的申请、审批、机具核实、补贴款的兑付等工作全部放在乡镇公共行政服务中心相关窗口办理,其中昌图县、铁岭县、银州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我省首批试点地区。审批窗口下移后,农民不出乡镇,就能完成购机补贴事宜,杜绝了以往购机户排队申请、往返多次才能将补贴手续办完的情况,极大的方便了购机户。
第二,突出三个倾斜,强化惠民务实。一是在补贴资金安排上,向粮食主产地区倾斜,加快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二是在补贴资金使用上,向农业合作组织倾斜,优先补贴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三是在补贴机具品目上,向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关键和薄弱环节倾斜,突出粮食生产机械化所需机具。
二、跨越发展,积极突破
通过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有效实施,铁岭市的农业机械化得到了跨越式发展。一是农机装备总量持续快速增长。重点作物和关键环节农机具增势突出,结构进一步优化。到2014年底,全市拖拉机保有量达到8.4万台,玉米收获机2897台,水稻插秧机3241台,玉米免耕播种机1803台。水稻插秧机由步进式向乘坐式发展,玉米收获机向自走式快速推进,农机装备水平进一步提升。二是农机作业水平稳步提升。主要农作物薄弱环节机械化水平进一步突破,综合机械化水平显着提升。2014年,全市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0%,水稻插秧、水稻收获、玉米收获等关键、薄弱环节实现重大突破,全市玉米、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82%和93%。三是农机大户和农机专业合作组织蓬勃发展,规模进一步扩大,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到2014年末,全市农机合作社达286个,粮食主产区50%以上的耕地由农机合作社和农机大户经营或代耕服务,成为农业生产主力军。
2015年,铁岭市将进一步加大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落实的改革创新,将继续扩大补贴试点范围,准备将西丰县、清河区、开原市、调兵山市四地的补贴审批工作下移到乡镇办理,届时,我市所有县(市)区的农机购置补贴操作工作都将通过乡镇公共行政服务中心办理。(铁岭市农机局)
(责任编辑:杨晓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