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辽宁的全局安排中,民生的地位格外突出。我省确定今年要抓好10项重点民生工程,办好44件民生实事,重点民生实事为历年来最多。在当前经济发展处于下行期的背景下,如此大规模、全方位推出民生实事,省委、省政府的民生情怀和责任担当越发彰显,民生优先的定位欣然可见,说今年是“民生年”实不为过。
从去年“经济增长降速、民生改善提速”的民生曲线上扬,到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中“让辽宁父老乡亲的日子越过越好”的承诺,民生优先的思路愈发笃定。越是在困难情况下,越要高度重视民生,全力保障民生,凸显的正是新常态下的民生定力。
有“民生财政”的阳光,方有呵护民生的温度。近年来,我省七成财政支出投向民生,此为真金白银的投入,真情实感地付出。目前财政收入增速明显下降,但我省民生投入不仅不减少,还要力尽所能地增加和提高,政府要勒紧裤带过紧日子,也要真心诚意地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
有步步为营的努力,方有兑现承诺的力度。保障和改善民生,既是情感的链条,也是责任的链条。在“让振兴成果惠及辽宁民众快些再快些”的内心催促下,我省加强监督考核,以快抓快办快落实的节奏,确保每一项民生工作都推进有力、衔接到位,确保切实把就业、增加群众收入、社会保障工作抓实做好,不断做大保基本、兜底线、广覆盖的“民生蛋糕”。
在民生工程、民生实事之外,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民生思路、民生取向无处不在。创业准入门槛一降再降、去年为企业减轻负担90多亿元、拟斥资千亿元率先在全国开展大气治理攻坚战……这些发展中的新进展何尝不是一张张民生成绩单。近年来,我省加快弥补县域经济、民营经济、服务业等发展短板,造福民生是其中的首要动力。而发展的进程表明,越是围绕民生福祉的发展,越是健康和可持续的发展。
新常态下,民生更有反哺发展之效。民生是发展的“稳定器”,也是发展的“推进剂”。民生基本盘越牢则发展根基越稳,民生改善更会产生拉动城乡居民消费、扩大内需的联动效应。这正是新常态下发展的新动力所在,结构调整的关键点所在,经济社会发展与改善民生本就是同一篇大文章。去年我省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投资,成为产业结构优化的新支点,即是民生与发展相互拉动、彼此给力的新印证。
只有民生优先,始终关注民生、不断改善民生,才能凝聚民心、集中民智、发挥民力。这样,我们就有不为任何困难所扰的信心,不为任何挑战所惧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