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看出怀胎9月孕妇的喜脉
25日,本报一专栏记者有意身穿宽大衣服,遮掩住自己9月身孕,坐在椅子上接受“悬丝诊脉”。
这次,刘玉柱在众多人围观之下失手了!他不但没看出这名记者的喜脉,而且还建议要调养好身体才能要孩子。
“悬丝诊脉”理论上说得通
门诊中不允许用
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经学分会副主任委员、辽宁中医药大学科研处处长鞠宝兆教授表示,“悬丝诊脉”理论上可行,是不得已采用的作业术,在如今的门诊诊断时是被禁止使用的,在正宗的医书中也未见记载。
“悬丝诊脉”是一种作业术,借助物理传导规律诊脉。鞠宝兆教授打了个比方,对地震波的测量可以通过精密仪器甚至也可以立个酒瓶子这种土办法来测量,哪种效果好显而易见。既然直接把脉比“悬丝诊脉”直接有效,误差还小,那为什么还要多此一举呢?
这是因为,古代男女授受不亲,因此就把丝线的一头搭在女病人的手腕上,另一头则由医生掌握,医生必须凭借着从悬丝传来的手感猜测、感觉脉象,诊断疾病。
而且悬丝诊脉很有传说色彩,古时因为宫廷尊卑有序、男女有别,御医为娘娘、公主们看病,不能直接望、闻、问、切,只能用丝线一端固定在病人的脉搏上,御医通过丝线另一端的脉象诊治病情,俗称“悬丝诊脉”。
关键是,在正宗医学典籍中没有“悬丝诊脉”的记载。
如今的中医门诊也不允许使用“悬丝诊脉”,既然有直接准确的方式为什么还要用复杂的方法呢?而且中医临症诊断的第一原则就是望闻问切“四诊合参”,主张“能合脉色,可以万全”,要求临床诊疗时要仔细揣摩,认真观察,用各种手段详细收集各种临床信息,综合分析,全面把握,对病情整体了解,以增加诊断治疗的准确性。
所以,“悬丝诊脉”是作业术,在古代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如今还要用那就有故弄玄虚的嫌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