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3月6日,德国北威州投资推介会在辽宁沈阳举行,吸引了当地数十家企业参会。
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简称“北威州”)位于德国西部,是德国经济最发达的区域。2011年该州的GDP为25710亿欧元,世界排名第17位。该州也是德国最大的能源、化工和机械制造中心。
中国日报记者吴勇、刘策就中德经贸合作现状与未来等话题与活动主办方之一——德国北威州投资促进署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封兴良先生进行了交流。
中国日报记者:德国企业目前在东北的投资发展状况如何?中国企业在德国北威州的发展又是怎样的?
封兴良:在东北,西门子是最早投资的德国企业,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目前,西门子在东北的发展非常好,广泛参与了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特别是医疗器械领域。此外,其他的德国企业也都在东北有很好的发展,比如蒂森克虏伯、汉高、麦德隆等。
目前虽然东北在北威州的企业不是很多,但中国企业在北威州的直接投资要占中国在德国总投资的三分之一。那里一共有800多家中国企业,比如华为、中兴等。来自东北的企业有辽宁的鞍钢和本钢、沈阳机床、远大以及吉林的一些企业。
中国日报记者:那么,北威州最希望吸引哪些类型的中国企业去投资?
封兴良:尽管目前我们经济合作还是以机械制造和重工业为主,但我们也非常欢迎其他类型的企业来这里投资,并没有限制。重点领域包括机械制造、电动汽车、生物工程等,特别是新能源领域。德国将在2020年关闭所有的核电站,到时候供电量将有一定的空缺。而德国政府计划到2050年,80%电力供应将来自新能源,这会是一个很有挑战的目标,当然也意味着巨大的市场空间。因此,我们非常欢迎能源企业到北威州投资。
电动汽车也是个重点,包括电池生产、车身设计、充电设备等。德国联邦政府对这类投资企业会提供补助,而北威州在德国联邦政府5亿欧元的补助基础上又增加了6千万欧元的补助。
中国日报记者:东北和北威州有何相似和互补之处?
封兴良:沈阳有“东方鲁尔”的美誉,是重工业基地。而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考虑到企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沈阳以及东北的一些城市都在面临转型。北威州也有一样的经历,煤矿工人从60年代60万减到现在的2万7千人,煤产量从过去的3亿多吨减少到现在的2000万吨,而到2018年德国全部的普通煤矿生产将关闭。
因此,北威州在可持续发展转型方面有很多经验可供借鉴。比如将废弃的露天煤矿通过治理,改建成湖泊、博物馆等景观。现在北威州的环境非常好,尽管是工业发达地区,但PM2.5在20以下。因此,今后双方在环境治理、可持续发展的方面也许会有更多的合作。
中国日报记者:对到北威州投资的中国企业,您有哪些建议?
封兴良:希望中国的企业要先了解当地市场,投资时要防范风险。还要对当地的税务、法律、人才等一些情况提前做准备,不要仓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