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装备制造业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重要途径。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相当粗放,经济发展付出的代价很大,必须尽快加以改变。装备制造业技术含量高,附加价值大,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相对较低。据测算,冶金工业的单位产值能源消耗强度是1.76,石化工业为1.3,而装备工业只有0.18。尤其重要的是,先进的装备制造业有利于提高各行各业节约降耗的水平。如发展大型清洁高效发电技术装备、大型环保装备和资源综合利用设备,可以提高全社会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水平。近年来,在电力、钢铁、石化、交通、城建等领域采用国产设备,大大节约了工程投资和运行费用,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企业效益。因此,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用高效率、低消耗、低污染的技术设备改造传统产业和武装国民经济。
振兴装备制造业是优化生产力布局、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有效措施。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具有基础较好、门类齐全、人力资源丰富等优势。振兴装备制造业,有利于增强装备制造企业实力,扩大国内外市场份额,发挥生产效能;有利于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经过“一五”、“二五”和“三线”建设,我国装备制造业大多分布在老工业基地和中西部地区。振兴装备制造业,有助于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和中西部地区利用已有基础,发挥比较优势,调整经济结构,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从而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三、振兴装备制造业的目标和任务
“十一五”时期,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新的形势下,振兴装备制造业,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实施《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强化科技创新,深化改革开放,调整产业结构,完善市场环境,加快推进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建立健全新型的装备制造业体系,全面提升装备制造业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今后五年,振兴我国装备制造业的目标是:发展一批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装备制造企业集团,增强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制造能力,基本满足能源、交通、原材料等领域的需要。依靠区域优势,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形成若干具有特色的装备制造集中地。建设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重大技术装备工程中心,初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逐渐形成重大技术装备、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基础装备、一般机械装备等合理分工、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
实现上述振兴目标,要准确把握装备制造业自身发展的规律,坚持重点发展和全面提升相结合,加快推进一批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坚持市场调节与国家调控相结合,进一步加强政府协调和政策引导;坚持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相结合,切实增强自主创新的合力;坚持对外开放和自主创新相结合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坚持生产与应用相结合,充分依托重大工程推进自主化建设;坚持产业结构调整和深化企业改革相结合不断提高产业层次和企业竞争能力。
突出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建设,着力提高装备制造业发展水平。要选择一批对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对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带动作用强的重大技术装备,加快自主化建设步伐,力争尽快实现突破。国家已经明确,要重点发展16个关键领域的重大技术装备,主要分布在电力、石化、冶金、煤炭、交通、建设、环保、农业、纺织、电子、航空等领域,如大型清洁高效发电装备、大型石化成套设备、大型薄板冷热连轧成套设备、大型煤炭综采设备、大型船舶、高速列车、大型环保装备、大型精密高速数控机床、集成电路关键设备、民用飞机等。要结合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安排一批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依托工程,制定好自主化方案,加快组织实施。
与此同时,要加快调整装备制造业产品结构,努力提升全行业的制造水平。大力发展高新技术装备,积极发展高效、节能、低污染的清洁生产装备,淘汰落后的产品、工艺和技术。有计划、有重点地研究开发重大技术装备所需的关键共性技术、原材料和零部件。加强电子信息技术与装备制造技术的相互融合,以信息技术促进装备制造业的产品升级。
优化组织结构,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装备制造企业集团和工程公司。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装备制造业发展的规律,也是衔接研究开发、生产制造和市场营销等环节的重要方式。要发挥市场导向和政策支持的作用,依托优势企业,形成一批科研、生产、营销三位一体的装备制造龙头企业;发展一批提供系统设计、技术集成和综合服务的工程公司或总包企业,逐步形成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装备制造业体系。
要鼓励装备制造企业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兼并重组;鼓励企业特别是大型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以并购、参股等多种方式,参与国有装备制造企业的改革重组;鼓励企业之间开展形式多样的联合重组。支持大企业以市场为纽带,组织社会化协作和生产配套,大力发展专、精、特的中小企业,形成若干各具特色、重点突出的产业群。